久热精品在线视频,思思96精品国产,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亚洲成在线a

  • <sub id="y9mkp"></sub>
    <sub id="y9mkp"><ol id="y9mkp"><abbr id="y9mkp"></abbr></ol></sub>

    1. <style id="y9mkp"><abbr id="y9mkp"><center id="y9mkp"></center></abbr></style>
      <legend id="y9mkp"><u id="y9mkp"></u></legend>
      <s id="y9mkp"></s>

      融合通信模板(10篇)

      時間:2023-02-11 16:56: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融合通信,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融合通信

      篇1

      永無止境的“飛躍之旅”

      兩年前,中興通訊還以“企業(yè)網市場新兵”自謙,如今,這個新兵已經成長為國內市場前三甲。和市場地位巨大變化相對應,中興通訊在市場份額節(jié)節(jié)攀升的同時,也開始提出新的概念。

      7月25日,中興通訊舉辦行動總結會,給為期兩個月的“飛躍之旅”全國巡展劃上圓滿句號。中興通訊在今年的“飛躍之旅”全國巡展,效果出奇之好,無論市場影響力,還是與行業(yè)客戶的深入溝通,此次巡展效果都勝過以往。

      “覆蓋14個城市,舉辦26場行業(yè)會議,接待了912家客戶單位、1693名客戶,接觸合作伙伴400多家,120家達成合作意向,32家正在認證……”中興通訊企業(yè)網品牌總監(jiān)郝彩琴列舉的一連串數字,清晰地描繪出中興企業(yè)網的“飛躍”軌跡。

      據中興通訊副總裁鐘宏介紹,此次巡展主要針對政府、能源、教育三個重點行業(yè)領域,整合了中興通訊在通信領域和IT企業(yè)網領域全系列的產品,涵蓋視訊、PCS、數據、服務器、ECS、監(jiān)控、傳輸等多條產品線,推出了包括ZSR系列多業(yè)務集成路由器、全千兆以太網交換機等多款新品。

      與往屆巡展不同的是,此次巡展中興通訊首次推出了“拼圖式網絡”的建網模式,將以往普遍存在的縱向的搭積木式建網模式轉變成新的橫向可拼裝型的網絡結構?!捌磮D式網絡”基于IP實現融合,基于融合通信部署業(yè)務,可以通過統一的平臺對業(yè)務進行控制,從而實現網絡搭建的簡捷性和易操作性。

      更引人注意的是中興通訊“企業(yè)網重點解決方案和重點產品”的――作為“飛躍之旅”巡展的謝幕演出,中興通訊隆重推出了基于融合通信平臺的一攬子成熟解決方案,包括虛擬會議室、三維調度、數字家庭、一體化語音、立體化網絡、協同辦公……

      這些解決方案的推出,既是對市場潮流的熱烈呼應,更為中興通訊企業(yè)網的未來開啟了一次新的“飛躍之旅”。從進入企業(yè)網市場至今,中興通訊已經連續(xù)兩年實現了150%的飛速增長,要繼續(xù)保持這一驚人的增長速度,在“融合通信”這一新興市場領域下工夫,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全系列”應對“無縫融合”

      為推出“基于融合通信平臺”的成熟方案,中興通訊可謂煞費苦心。據鐘宏介紹,中興通訊在面向融合通訊業(yè)務的產品開發(fā)和整合過程中,“從網絡基礎到終端應用,在多個層次上都力求能夠將‘融合’統一起來”。他表示:“一個成熟的融合網絡解決方案,應當從下至上分為多個層次,從網絡承載的融合,到網絡控制的融合,再到前端業(yè)務的融合,缺一不可?!?/p>

      對于大部分的企業(yè)客戶而言,在選用融合通信方案時,由于過多地注重表象,將關注重點放在業(yè)務融合上,而在網絡控制和承載平臺上,則因為產品和技術的不足,無法實現融合。“整體的網絡融合需求不能滿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個網絡解決方案只是產品的堆砌,而不是無縫的銜接。”鐘宏說,“這樣一來,很多的企業(yè)網絡充其量只是采用了有融合能力的產品,而不是一個基于融合通信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p>

      篇2

      目前全球主流電信運營商都紛紛將融合通信業(yè)務定位為業(yè)務和技術發(fā)展的核心方向,在各大電信運營商開展對中心企業(yè)信息化業(yè)務和服務中得到最大的體現。為了滿足客戶特別是政企和商企客戶“全業(yè)務”需求,電信運營商率先提升其業(yè)務網的構架和搭建業(yè)務平臺為各類客戶提供融合通信業(yè)務、IT業(yè)務和ICT業(yè)務。

      開放的業(yè)務模式

      在傳統電信業(yè)務向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業(yè)務演進過程中,業(yè)務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傳統業(yè)務模式中,,用戶只有電信產品的“使用權”,沒有電信產品的“創(chuàng)造權”,這樣的環(huán)境十分不利于“融合通信”產品的用戶適配度、豐富度和滿意度。在ICT業(yè)務中,企業(yè)更需要的是引用電信“融合通信”能力的個性化的二次開發(fā)產品,因此電信運營商應該改變企業(yè)信息化的進程,將電信運營商一家來推動的模式轉變?yōu)殡娦胚\營商“筑巢”,應用提供商AP和企業(yè)用戶三家互動,共同推進的模式。

      1.積極有效地開放電信已經被市場接受的“融合通信”能力、IT能力和目前已經建設的ICT能力,讓各類AP一起共建以電信運營商為核心的基于“融合通信”的信息化服務生態(tài)村,同時電信運營商還要做好示范。

      2.在電信業(yè)能力開放的大潮中,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已經站在市場的前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短信業(yè)務的迅猛發(fā)展。事實同時也證明只有眾多AP的參加和中國元素的加入,生成的業(yè)務才是本地化和有良好的業(yè)務體驗的業(yè)務。

      3.積極有效地降低電信能力的使用門檻,從技術上保障企業(yè)用戶、AP的電信能力調用簡單性和有效性。

      4.電信“融合通信”能力要和企業(yè)的生產流程和管理流程掛鉤,使電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使用能加速生產流程的運轉和管理流程的高效,最終實現信息化促進生產力的提高。這方面的案例在中國的企業(yè)生產過程中已經大量涌現出來了,但目前還處于原生態(tài)的狀態(tài)。

      5.在基于“融合通信”的企業(yè)信息化市場,需要支持三大商務模式:AP業(yè)務自營模式,適合于業(yè)務的哺育期,運營商提供通道合作,業(yè)務上為通道占用型;AP業(yè)務承載模式,適合于業(yè)務成長期,運營商提供資源合作,業(yè)務上為資源出租型;AP業(yè)務托管模式,適合于業(yè)務成熟期,運營商提品合作,業(yè)務上為市場共享型。

      6.在企業(yè)信息化業(yè)務的盈利方式上,運營商從保存或逐步減低前向收費,轉向積極發(fā)展和拓展后向收費,AP則積極發(fā)展業(yè)務分成。探索開拓后向收費為目標的商企客戶服務盈利模式,不僅是目前電信行業(y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固網運營商的必需,而且是下一代電信網盈利必需的商業(yè)手段。

      7.在企業(yè)信息化業(yè)務中使電信運營商的“融合通信”業(yè)務從外掛方式向內嵌方式演進,從拉式向推式業(yè)務發(fā)展。

      選擇技術模式

      除了業(yè)務模式的轉變,選擇正確的技術模式則是打好ICT轉型這場硬仗的另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看來,NGN和IMS體系開展“融合通信”業(yè)務的技術模式是多種備選技術模式中最適合中國電信運營商發(fā)展和演進的模式?;贜GN和IMS體系更易對客戶提供電信級的“融合通信”業(yè)務和服務,也能可靠地實現國家交給大型國企――電信運營商的業(yè)務和服務的監(jiān)管職責。

      但在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業(yè)務模式中,豐富和全新的多媒體業(yè)務已經不可能由電信運營商一家完成,電信運營商可以作為信任域提供電信運營商的多媒體業(yè)務,第三方合作者作為非信任域提供更大量的多媒體業(yè)務,為此在NGN和IMS體系架構必須引入SACF,通過SACF,電信運營商可以方便地實現對信任域和非信任域提供的多媒體業(yè)務進行開放和業(yè)務管控。

      當前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和支撐系統的構架(俗稱大網能力)已經相當復雜,在基礎網上已經有PSTN網、PHS網、CN2骨干網、IP城域網、傳輸網、服務和支撐網等,在業(yè)務網上有綜合業(yè)務管理平臺、門戶和客戶端、充值和支付平臺、互連星空平臺、商務領航平臺等。電信運營商在提供“融合通信”業(yè)務和服務時往往會構架一個一個業(yè)務孤島,每個業(yè)務平臺都在重組大網能力形成“融合通信”業(yè)務和服務,這種業(yè)務網“融合通信”業(yè)務和固網生成模式大大增加了“融合通信”復雜度和業(yè)務成本,這點在“商務領航”業(yè)務提供中已經成為發(fā)展的瓶頸。而且眾多的平臺的涌現和提升又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使電信運營商對于豐富和全新的多媒體業(yè)務管控變得十分困難,因此通過SACF(業(yè)務綜合接入和管控功能)為封閉的電信基礎網和業(yè)務網構架一個業(yè)務開放層,既完成了“融合通信”業(yè)務的開放和管控,更形成“融合通信”業(yè)務和服務的信息化“生態(tài)村”。

      創(chuàng)新的三大關鍵點

      在企業(yè)信息化服務及業(yè)務模式和技術模式目標確定后,技術的創(chuàng)新是關鍵。電信能力的開放要取得市場的認可必須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降低電信能力使用的門檻,在電信能力和企業(yè)應用之間必須構架一座橋梁,那就是業(yè)務引擎。在這方面國外的主流技術有Par-lay技術、SIPServletAPI、JAIN等。目前國外異構網絡的中間件只局限于電信業(yè)務網信令管控和企業(yè)AP的API翻譯,沒有涉及業(yè)務能力增強部分,但對于國內現網的具體情況,業(yè)務引擎必須增加電信業(yè)務網能力不足時的業(yè)務能力填充,以達到業(yè)務的現網可用性。

      電信“融合通信”能力開放的技術創(chuàng)新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電信通信能力的開放已經走過了電信業(yè)務仿真、電信能力的IP化程序調用、基于事件驅動的通信能力調用三大階段,這里除了國際主流技術的引進,也有大量中國通信技術人員的創(chuàng)新,電信能力開放技術手段應該跳過仿真和程序調用直接采用以事件驅動的模式,因為該技術手段的應用更貼近企業(yè)客戶服務消費習慣。

      2.業(yè)務引擎內含管控和業(yè)務兩大能力,管控能力是主體,業(yè)務能力是電信業(yè)務網能力不足時的增強,尤其在現網轉型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階段,即便在軟交換完全成熟時也不可能具備海量能力。業(yè)務引擎的業(yè)務能力增強應基于電信大網能力不足時的填充原則。

      3.積極引進消化國際成功的技術,創(chuàng)新國有或運營商的技術標準,以管控信令翻譯為核心形成IMS的SACF定義是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篇3

      1融合通信技術

      很多企業(yè)在網絡建設過程中,主要應用了無線通訊網、互聯網、PSTN網絡,把內部的信息資料通過語音、視頻、圖像等數據進行傳輸。在這樣的前提下就產生了融合通信技術,其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VoIP技術,一部分是軟交換技術。

      1.1VoIP技術

      VoIP技術主要應用在IP網絡中的語音傳輸,通過Internet為VoIP技術的語音傳播提供技術支持。VoIP技術在企業(yè)應用過程中,以分組交換為主要的交換平臺,然后通過D/A處理,就能把傳輸過程中的電信號,轉變?yōu)檎Z音信號,就完成了一次語音傳輸過程中,從而實現了電氣信息資料的語音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和通信,從而保證企業(yè)信息資料文本、語音、視頻是和Internet服務在相融平臺中的應用。其中VoIP系統的運行過程中,需要語音處理技術、計算機網絡電話集成技術和QoS保障系統,以及網絡安全管理技術共同支持。在企業(yè)中應用VoIP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可靠的語音技術,從而為企業(yè)信息資料的傳輸提供便利的技術和條件,打破傳統電話傳輸信息資料的束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實現企業(yè)資源的最大化共享。

      1.2軟交換技術

      軟交換技術作為融合通信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對融合通信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工作流程是業(yè)務/控制和傳送/接入分離,在業(yè)務平臺上就可以實現融合通信。從而實現在交換機上的控制、連續(xù)、業(yè)務處理等功能,同時還能實現標準協議之間連接和通信。軟交換技術在運行過程中主要負責業(yè)務平臺的穩(wěn)定運行,并且提供標準的連接口。以及也交換電話網和綜合業(yè)務數字網之間交換的所有業(yè)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利用智能網來完成軟交換技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業(yè)務交換的效率和準確性,并且很好地實現了呼叫控制功能、媒體網關接入功能、互聯網功能等等。也能完成PSTN和IP/ATM網之間的信令和不同網關之間的相互操作。并且軟交換金屬能夠支持不同種類的協議以及應用,很好地實現了分布式通信和管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同時也減輕了電路交換網的工作壓力。代替了傳統的匯接局和端局,使其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加。

      2通信網的融合

      2.1通信網融合的協議研究

      協議是保證通信網能夠順利融合的關鍵所在,所以在融合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融合網相關的協議。比如:對于SIP協議來講,SIP協議是通過互聯網工程任務組制定的融合協議,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修改和終止會話連接的應用層控制信令協議。而SDP協議,其主要的工作內容就傳遞多媒體繪畫和媒體交流信息。所以在通信網融合過程中,必須合理應用SDP和SIP協議,保證通信網的融合工作能高效順利的進行。

      2.2加強企業(yè)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建設

      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的體制下,企業(yè)內部信息在流通過程中,主要基于網絡互聯的分布式軟件系統中,把企業(yè)內部的資源進行共享、交流、分布,從而提高通信網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加強了企業(yè)上級領導和普通員工的交流溝通,一個各個部門之間協作的意識。在目前在我國企業(yè)辦公室自動化系統中,主要應用系統就是OA系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存儲能力和處理能力,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OA結合了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以及科學化管理的思想,從而為通信網的融合提供了有效平臺。

      2.3企業(yè)通信網融合方案設計

      企業(yè)通信網融合方案設計中,通常情況下由PBX電話系統和企業(yè)內部局域網共同組成,而且無論是PBX電話系統還是局域網都是相對獨立的系統,企業(yè)中的語音通信是要由PSTN電話系統來完成,使得每個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都能應用局域網絡。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和發(fā)展,對企業(yè)通信網融合方案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業(yè)在語音通信和數據通信功能的基礎上,實現辦公自動化,電話會議等數據業(yè)務的應用。同時在IP語音通信過程中也支持傳統語音,并以能夠在一個網絡平臺上完成語音的傳輸。從而建立一個語音、數據、互聯網服務、通信功能、商務流程的通信網融合方案,從而為企業(yè)相關業(yè)務的發(fā)展和交流提供更加完善的功能。

      3結束語

      綜上所述,IP融合通信技術在通信網的融合與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yè)建立現代化的步伐。所以任何企業(yè)要在不影響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加大IP融合通信技術在通信網的融合與應用,從而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希望通過對本文的分析,對融合和應用IP融合通信技術有一定幫助。

      篇4

      一、多媒體融合通信與指揮調度

      該系統涉及多種來源的多媒體資源,需要進行合理調度,多媒體融合通信與指揮調度解決方案旨在為行業(yè)用戶提供跨越地域、空間、系統局限的一體化指揮調度系統,滿足行業(yè)用戶搭建“看得見、呼得通、拉得動”的扁平化綜合指揮調度平臺的業(yè)務需求,為領導科學指揮、快速決策提供豐富便利的多媒體資源。對行業(yè)信息化的深刻理解,在信息和通訊技術上持續(xù)創(chuàng)新,構筑開放共享、敏捷高效、安全可信的多媒體指揮調度方案,并通過與行業(yè)客戶業(yè)務軟件的深度集成,具備全面的綜合指揮調度和作業(yè)能力,能夠為行業(yè)客戶提供共享的基礎資源、開放的數據支撐平臺、豐富的指揮調度應用、立體的安全保障及高效的通信服務保障。

      (1)解決方案

      (2)方案特點

      1、開放的融合接入能力

      在多媒體融合通信與指揮調度解決方案中,捷思銳利用自身技術優(yōu)勢,提供豐富的多媒體接入能力,融合辦公電話、擴音廣播、對講系統、視頻會議、網絡監(jiān)控、數據服務等多種關鍵業(yè)務,避免系統相互獨立,無法兼容,多個用戶終端不能無縫通信和統一調度。

      2、實用的可視化調度能力

      多媒體融合通信與指揮調度系統為客戶提供實用的可視化指揮調度功能,為生產調度和應急處置提供語音呼叫、會議呼叫、廣播呼叫、對講呼叫、視頻監(jiān)控、視頻轉發(fā)、音視頻聯動、人員定位和調度等多媒體功能,為指揮調度提供現場音視頻信息,指揮人員還可遠程調度、控制視頻監(jiān)控的圖像,完整實現了指揮調度的所有功能,如專向指揮、分組指揮、專向匯報、指揮轉接、指揮協調、監(jiān)視監(jiān)聽、圖像調度、圖像轉發(fā)、指揮呼叫等;

      3、豐富的移動調度能力

      多媒體融合通信與指揮調度系統可基于3G/4G/WiFi/LTE無線網絡提供豐富的移動通信調度功能,如基于智能終端的集群對講、視頻通話、視頻實時回傳、圖片拍傳、語音通話、GPS定位和離線地圖調度等。

      4、強大的平臺備份手段

      多媒體融合通信與指揮調度系統的核心平臺支持HA雙機熱備、異地1+1熱備等多種備份機制;核心服務器硬件支持電源備份機制(雙直流、雙交流、直流+交流可選),有效的保障系統的可靠運行。

      5、開放的二次開發(fā)接口

      多媒體融合通信與指揮調度系統可提供基于B/S和C/S架構的接口,用于和各種業(yè)務平臺的對接開發(fā),適用于各種架構的業(yè)務平臺;同時可提供APP軟件的調用接口,用于和其他APP業(yè)務軟件的對接開發(fā),滿足行業(yè)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二、多媒體通訊云調度解決方案

      (1)方案概述

      基于“云”的調度解決方案旨在為行業(yè)用戶提供跨越地域、空間、系統局限的一體化指揮調度系統,滿足行業(yè)用戶搭建“看得見、呼得通、拉得動”的扁平化綜合指揮調度平臺的業(yè)務需求,為領導科學指揮、快速決策提供豐富便利的多媒體資源?!霸啤闭{度平臺遵循NGN業(yè)務與控制分離、承載與接入分離的分層分塊的體系結構,可以在業(yè)務應用層快速提供新的擴展業(yè)務,實現對業(yè)務的集中管理以及調度通信業(yè)務與其他諸如視頻、會議、監(jiān)控、監(jiān)測系統的融合互通,實現對語音業(yè)務,視頻監(jiān)控、視頻會議等視頻業(yè)務的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多業(yè)務的聯動,如音視頻聯動調度、語音/視頻/定位信息的聯動調度等。

      (2)解決方案

      (3)方案特點

      1)平臺云部署、業(yè)務云處理

      核心平臺在云端部署(HA雙機熱備)、通信業(yè)務在云端處理、資源全網共享,使得業(yè)務更加豐富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前端只需要配置接入設備和調度終端。

      2)錄音錄像數據云存儲

      在通訊系統保障的過程中,對調度指令等重要調度操作進行錄音錄像,完整的記錄下調度臺及調度通訊電話的通話記錄,可以為日后的事故分析及日常管理提供原始數據,是調度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錄音錄像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實時數據,并且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積累下海量的數據,從而導致一系列存儲和管理問題。云調度系統基于云調度平臺和高速分組數據網絡,有效的整合網絡上獨立的存儲節(jié)點,在不增加新設備,不改變硬件物理位置的情況下,實現了錄音文件的云端存儲,解決了海量信息的存儲和管理問題,充分保障了全網錄音錄像存儲空間的有效利用和錄音文件的安全,為電力調度通信部門查找事故責任、監(jiān)督工作質量提供重要手段和依據。

      3)多種備份機制

      調度軟交換設備的核心部件采用了1+1熱備的方式,能有效的保證設備的可靠性,云調度平臺服務器之間通過IP網絡進行實時數據同步,保證業(yè)務遷移時,調度用戶和調度指揮人員原有的數據、業(yè)務、使用習慣的一致性,提高系統的高穩(wěn)定性和實現系統對故障的透明處理。

      4)多業(yè)務子系統聯動

      融合技術是云調度平臺基礎框架的基石,云調度平臺基于融合技術將多媒體資源進行抽象封裝以供上層業(yè)務調用,因此云調度平臺不僅僅可以實現多個廠家的調度軟交換設備接入,還支持跨業(yè)務系統的資源調用,并通過平臺內的業(yè)務子系統功能邏輯模塊實現各個業(yè)務子系統資源的聯動,提供集成的消息和統一協作能力。比如在云調度平臺中融合視頻監(jiān)控系統,可以實現在調度臺上查看視頻監(jiān)控畫面和控制攝像機云臺,以及實現音視頻聯動。

      5)多級可視化指揮調度權限

      云調度系統提供多級指揮調度權限的功能,可對調度成員范圍、調度功能進行定制化的設置,為不同級別指揮員、不同區(qū)域分支機構提供靈活的指揮調度業(yè)務。

      6)豐富的多媒體調度功能

      云調度系統為客戶提供實用的可視化指揮調度功能,為生產調度和應急處置提供語音呼叫、會議呼叫、廣播呼叫、對講呼叫、視頻監(jiān)控、視頻轉發(fā)、音視頻聯動、人員定位和調度等多媒體功能,為指揮調度提供現場音視頻信息,指揮人員還可遠程調度、控制視頻監(jiān)控的圖像,完整實現了指揮調度的所有功能,如專向指揮、分組指揮、專向匯報、指揮轉接、指揮協調、監(jiān)視監(jiān)聽、圖像調度、圖像轉發(fā)、指揮呼叫、指揮預告等。

      參考文獻:

      [1]于珊珊,陳冬林,李偉,鄂雪妮.??基于SLA的云計算多數據中心任務調度算法[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4(03)

      篇5

      “移動的魔百盒能看直播,節(jié)目也很多?!毙±罴乙呀浟晳T這樣的看電視方式,廣電的機頂盒早已經被替換掉。

      手機+寬帶+電視的融合政策的確吸引著像小李這樣的移動用戶。此前移動推出的新春特惠移動套餐分為98元、138元和178元三檔,包含1G/2G/4G流量和最高2000分鐘的通話,20M寬帶以及和TV一部。

      今年在寬帶上,移動的促銷力度更大。在移動的各個營業(yè)廳內,針對春節(jié)的特別促銷“交30元送兩年寬帶+電視”的手寫海報貼在醒目位置。

      除了捆綁套餐吸引著原有的移動用戶外,單裝寬帶的低資費也是吸引用戶轉網的重要因素。這個魯西北的縣城茌平,雖然近年來經濟飛速增長,也躋身全國百強縣,但在消費習慣上還趨保守,運營商的節(jié)日促銷也多為預存話費送手機、自行車、食用油等傳統形式。在寬帶促銷上,低價牌極具吸引力。

      以當地移動為例,全家1-4人消費100元即可免費使用寬帶,2年半600元,月消費98元免費用寬帶,移動對于寬帶的宣傳也主打了價格牌,“省錢才是硬道理”的宣傳語出現在縣城各個移動營業(yè)廳內。

      移動的寬帶風暴,對曾在寬帶市場占據優(yōu)勢的聯通而言,會是怎樣的影響?記者詢問了在聯通工作的朋友:“移動的寬帶政策對聯通沖擊大不大?”“不能一概而論吧?!彼硎?,此前移動有段時間給某些小區(qū)免費裝寬帶,但用戶沒用幾個月又都換回來了,因為網速不行?!暗苿拥拇黉N力度確實很大,架不住長時間的倒貼呀。”聯通的這位朋友也表示,移動的寬帶是有價格優(yōu)勢,如果單裝寬帶的話,聯通是貴一些。

      但現在聯通也主推融合套餐,而且主推電視,通過電視發(fā)展和保有寬帶用戶。

      篇6

      1高速公路通信系統現狀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語音交換系統的通信體制大部分仍然是電路交換技術,采用數字程控交換系統提供語音業(yè)務,該系統由2級系統構成。一般來說,在省通信中心設置大型程控交換機,提供大容量的市話和長話的接入,負責本省高速公路各運營公司的話務接續(xù),并提供跨省的長途電話接續(xù)。與此同時,在各個運營公司分別配置程控交換機系統,系統容量按照該公司規(guī)模來決定,該交換機一般設在路段的通信中心,負責本路段的各個辦公電話的接續(xù),并通過省通信中心與省或其他路段進行通信。另外,在各運營公司的各個業(yè)務部門還分別部署有專門的通信系統,用以完成響應的業(yè)務,如收費對講系統、隧道緊急電話系統、指令電話系統等,這些系統一般采用中小型程控交換機,且專網專用,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封閉性?;陔娐方粨Q的程控交換系統主要普遍存在設備老化、組網復雜、不適應業(yè)務IP化發(fā)展趨勢及業(yè)務單一等問題,不利于信息化的發(fā)展。

      1.1系統運營存在的問題

      打電話占線不通,號碼多記不清,問題復雜無法表達清楚,需要人工記錄;不能一呼百應,無法呼叫協助救援,安全風險;多個系統之間,無法統一管理協同,事后無記錄;不能收、發(fā)通知和通告,傳遞事件信息、進度、變化等;現場情況緊急,不能實施回傳現場圖像、聲音等實時證據;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化管理安全營運與保暢應急。

      1.2系統維護存在的問題

      1.2.1基礎方面各種通訊基礎設施日益IP化和集成化,部分產品也開始向智能化方向發(fā)展,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尤其機電產品更新換代迅速,目前高速公路公司大部分設備入網時間較早,已接近壽命年限,故障頻發(fā),同時,部分型號設備廠商已經停產,后續(xù)服務無法保證,缺少備品備件,存在安全隱患。

      1.2.2界面方面高速公路的業(yè)務管理根據業(yè)務性質的不同,由不同的業(yè)務部門分別進行管理,如收費業(yè)務、監(jiān)控業(yè)務分別由收費分中心和監(jiān)控分中心管理,同時,設備的采購、使用、維護等也分別由不同部門分別進行管理,由于目前高速機電設備品牌型號多、工作模式等不統一,加上設備分布廣、不同區(qū)域跨度大等情況,通信網絡造成的問題頻發(fā),大大提升了排查和維護的難度。

      2融合通信系統的規(guī)劃部署

      融合通信采用業(yè)務和呼叫控制分離、呼叫控制和承載分離技術,實現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化管理,使業(yè)務可以承載在不同的網絡中,通過基于標準化和開放式的通信協議,提供多種多樣的業(yè)務應用,快速加載創(chuàng)新型的業(yè)務。因此,融合通信系統不僅提供基本的語音業(yè)務,還提供各種增強型業(yè)務,如靈活的通信調度、視頻通話、文本通信、多媒體會議等等,具有業(yè)務加載快,創(chuàng)新性強、業(yè)務成本低的特點,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通信系統的可用性和有效性。通信系統與各業(yè)務系統的融合是融合通信的重要價值,融合通信能夠統一各個業(yè)務部門的底層通信,為各個特定業(yè)務提供通信支撐,從而不再建設獨立的、專門的通信系統,如收費對講調度系統、隧道緊急電話系統、路面預警廣播系統、指令電話系統等,都可以承載在融合通信系統中,真正實現通信系統的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化管理。為高速公路的通信提供了經濟、靈活的技術手段?;谌獻P構建開放融合通信體系架構,實現全業(yè)務融合,已成為業(yè)界共識[1]。從高速公路的安全運營角度看,構建緊急事件快速處置的應急指揮調度系統需要實現多業(yè)務的融合和統一調度,實施資源的優(yōu)化組合和高效利用;從運維角度看,實現通信系統和業(yè)務系統的統一運行監(jiān)控,實施標準化的業(yè)務流程,業(yè)務統一受理,統一派發(fā),統一管理。高速公路運營架構圖如圖1所示。為實現不同通信系統的融合,通信網關起著重要的異構網絡匹配作用,實現不同網絡系統間的協議轉換和媒體轉換,為靈活組網提供支撐。網關在通信協議上,都是將各種異構網絡中的專有協議轉化為公共的、開放的和標準化的通信協議,使不同網絡間具有較強的的互通性和兼容性,從而能夠構建出大容量的通信網絡,進而承載各種各樣的業(yè)務和通信終端。融合通信系統網絡結構總體架構如圖2所示。利用高速公路通信專網,采用SIP軟交換技術的分布式架構,建設融合通信系統。融合通信系統網絡分為3層架構,分別是省中心、分中心、收費站(含車道)/服務區(qū)/隧道。

      2.1省中心

      省中心設置一套基于軟交換架構的融合通信網關,用于提供聯網公司、經營性路段以及還貸性路段等的語音業(yè)務以及多方視頻會議業(yè)務。省中心的融合通信網關可與原有視頻會議系統對接,實現視頻會議終端和融合通信終端的多方視頻會議。融合通信省中心負責本轄區(qū)融合通信系統的管理、使用、設備注冊等維護。

      2.2分中心

      分中心設置一套基于軟交換架構的融合通信網關,用于提供分中心以及分中心所管轄收費站的語音業(yè)務、多方視頻會議業(yè)務。分中心和收費站的IP電話、對講機、單兵設備等通過網絡連接到分中心的融合通信網關,通過SIP協議實現融合通信。分中心也可根據實際建設需求,分階段建設融合通信系統:建設融合通信網關滿足IP電話語音通話和視頻通話,各路段分中心負責本轄區(qū)分中心、收費站(含車道)及服務區(qū)融合通信系統的管理、使用、設備注冊等維護。

      2.3收費站(含車道)/服務區(qū)/隧道

      收費站(含車道)、服務區(qū)和隧道內安裝若干臺IP電話、對講機、單兵設備等前端設備。收費站(含車道)、隧道內IP電話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呼叫隧道所、救助中心或報警等。收費站/單兵設備可以將現場的實時音視頻信息及時回傳到后臺監(jiān)控中心。除此之外,集群通信系統的使用可以實現調度、群呼、優(yōu)先呼等功能。收費站(含車道)、服務區(qū)內安裝小型天線,對講機可通過小型天線接入到融合通信系統,實現接入網內的語音通話功能。單兵設備采用4G方式,通過電信運營商的4G網絡訪問接入網融合通信系統,實現單兵設備和接入網融合通信終端設備視頻通話功能。在高速公路分中心、收費站(含車道)、服務區(qū)以及高速沿線重點部位搭建無線專網,該專網就近接入到IP接入網。前端的手機終端(安裝融合通信客戶端)可通過無線專網接入到融合通信系統,實現手機與手機之間以及手機與IP電話、視頻會議系統的音視頻通話功能。

      3融合通信系統技術應用的效果

      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經濟規(guī)模的快速提升,使得我國高速公路運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性,需要運營部門在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業(yè)務運行效率。為此,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統應該具有相應的標準化和前瞻性,以融合通信為基礎的通信系統將能有效整合各種異構網絡,實現多種業(yè)務的整合,并為業(yè)務提供靈活的創(chuàng)新手段和技術空間,為各種業(yè)務創(chuàng)新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及業(yè)務管理部門的業(yè)務聯動。當高速公路前方發(fā)生緊急事故,監(jiān)控管理中心馬上通過融合合通信系統,通知交警及路政,并通過移動終端,可以將現場信息的上傳下達,及時提醒司機朋友,對發(fā)生事故的路段,進行交通管制,實現一路多方的聯動機制。以“統籌規(guī)劃、講求實效、需求主導、以用促建、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統一標準、保障安全”的原則,建設一體化的運營管控力度,實現減少層級管理、提高運作效率、優(yōu)化管理結構、降低運營成本的目標,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能力和水平。以融合通信管理體系為核心,進一步優(yōu)化各高速公路系統層級管理模式及流程,實現管理層級制度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和“調節(jié)平化管理、職能統籌協調、工作提質增效”的高效管理目標。

      3.1高可靠性

      融合通信系統提供強大的高可靠性和高穩(wěn)定性,如不同設備之間的性能冗余、功能冗余,設備各個功能模塊進行性能冗余和數量冗余,從而使得設備具有4個9,甚至5個9的穩(wěn)定可靠性,進而實現高效的設備切換和恢復。同時,通信設備也支撐鏈路的冗余,進而保障收費站(含車道)、服務區(qū)、隧道擁有強大的業(yè)務提供能力,提高了業(yè)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3.2高可擴展性和兼容性

      通融合信系統能提供極強的可擴展性能,基于IP的統一通信協議,使得不同組件之間采用相同的通信機制,進而能靈活提供組件數量的擴充,如在語音通信的基礎上能快速擴展到音視頻通信,并保證音視頻通信的兼容性,以支撐融合通信系統的功能擴展和規(guī)模擴展,并進行平滑升級。同時,開放、標準的SIP能充分保證不同系統的互操作性,讓高速公路信息化發(fā)展更加便捷。

      3.3可管理性

      長期以來,對設備的配置管理都是基于私有的管理協議和標準,具有相當的封閉性,使得通信系統的管理比較復雜和低效。而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管理的開放性和標準化越來越強,如基于標準的SNMP協議,使得系統的管理更加標準化和高效化。另外,對于常規(guī)的系統配置和維護,基于瀏覽器的B/S模式,更加簡化了系統管理,減輕高速公路管理和維護人員的負擔,提高網管和決策的效率。

      3.4實現基于用戶的管理

      改變以電話號碼為基礎的通信管理方式,將通信信道和端口與用戶本身進行關聯,從而實現基于用戶的管理,而不是去管理復雜的鏈路和端口,進而實現全新的用戶管理。同時該技術不僅支持現有電話功能,還支持新式且多樣的多媒體信息服務業(yè)務[2]。

      3.5先進性和成熟性

      融合通信采用標準的IP通信,具有相當的技術成熟性。IP技術子互聯網誕生以來,經過了幾十年的技術研發(fā)和積累,已經具有相當的成熟性,且也在繼續(xù)快速發(fā)展,使得融合通信系統不斷引入新的技術實現,進而保持其強大的先進性和成熟性,為各種業(yè)務的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

      3.6經濟與社會效益

      篇7

      0 引言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以及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領域的有效發(fā)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發(fā)展以及經濟發(fā)展的重心,網絡寬帶技術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然而,由于使用的領域越來越多,網絡寬帶目前出現了諸多狀況,就目前的網絡通信技術現狀而言,將GPON技術應用到小區(qū)的通信系統當中,把該技術的特長以及優(yōu)勢都完全發(fā)揮出來,可以有效的提高網絡通信的靈活度,同時降低成本,到目前為止,該技術是較優(yōu)的寬帶綜合性接入標準。

      1 GPON技術概述

      1.1 GPON技術的簡介

      GPON技術是一項新一代的寬帶綜合性接入標準,該技術的誕生是以ITU-TG.984.x的網絡寬帶接入標準作為基礎,自身具有很多的特點,例如:使用用戶的接口較豐富、工作效率高、涉及到的范圍面廣以及寬帶高等,一般而言,這種網絡寬帶的連接技術絕大多數都應用在商業(yè)街的網絡業(yè)務中,是一項較為理想的綜合化網絡接入技術。該項技術于2000年之后才被提出,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就完成了十分明確的相關制定,并且2年的時間內就將該項技術完全標準化,目前,該項技術處在成熟的發(fā)展階段。

      1.2 特點

      1.2.1 全業(yè)務的接入

      該項技術有效的將GEM和ATM信元有效的進行了同時的承載,它自身還具有諸多特殊的能力,例如:QOS的支持保證、良好的服務等級以及全業(yè)務接入,當今的ATM包含了局域網規(guī)范、數字同步等高端業(yè)務技術,并且已經發(fā)展的相當成熟,而GEM為相關用戶提供的業(yè)務技術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發(fā)展和應用。

      1.2.2 高寬帶

      該項技術的寬帶傳輸速率可以到2.5Gbps,可以說,它有目前最大的網絡寬帶傳輸速率,隨著網絡技術需求的日益增長,高速寬帶可以大量的滿足網民們對寬帶上的高需求,同時,高寬帶可以更好的適應寬帶方面的數據業(yè)務市場。

      1.3 結構

      GPON技術系統共有三個主要結構組成,分別是光網絡單元、集光纖配線單元以及光線路終端,在當今的GPON技術當中,該系統中的三個組成部分比例分別為1:32、1:64和1:16,在未來的發(fā)展當中,支持分光的比例會占到更多。

      2 GPON技術在小區(qū)融合通信系統中的優(yōu)勢

      APON最高速度大約是每秒622兆位,二層使用的是ATM封裝技術以及傳送技術,因此有帶寬不足的情況存在,并且其存在操作技術難度較大,價格較高,承擔的IP業(yè)務效率不高等等各類問題,不能夠和現在的小區(qū)寬帶接入要求相匹配,更加沒有辦法滿足小區(qū)當中各類通訊技術的要求。EPON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技術,其將以太網技術與PON良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其成為適合IP業(yè)務當中的帶寬接入技術,并且在商業(yè)使用范圍當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應用。可是EPON操作體系不兼容TDM的操作技術,如果一定要通過其使用的話,必須配置外部操作鏈接才可以,EPON操作體系被使用在小區(qū)的融合通信當中,不論是絕對操作體系成本還是每比特成本,都會有相當高的價格投入。

      在當今的市場當中,GPON操作技術是最先進的PON協議,對于高速率、多業(yè)務的操作工作有良好的服務效果,并且其當中還包含了OAM&P的技術操作要點。和EPON操作技術相比較,GPON更加注重多方操作業(yè)務的同步使用,不論是上聯業(yè)務還是下聯業(yè)務,其都擁有較多的接口,并且GPON在各方面都是EPON的優(yōu)化改善版,在未來的PON技術發(fā)展領域當中,主流的發(fā)展方向必然是GPON,在小區(qū)當中的用戶多業(yè)務要求是GPON技術在融合通信中使用的主要決定條件。以現如今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在接入網當中使用G比特業(yè)務能夠滿足未來的信息化發(fā)展要求。而在小區(qū)當中,安排GPON,一般使用的操作流程是從低速向高速方向布設,從IP業(yè)務放置進各項綜合操作業(yè)務當中使用才是最好的選擇方案。

      3 接入方案

      在面對該技術通信系統的新建時,要滿足多種業(yè)務中的需求,在小區(qū)當中,里面的用戶使用的網絡連接方式以電話撥號方法為主,并且,小區(qū)內部一般都會有諸多銀行、超市等地方,因襲,小區(qū)內的通信系統就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滿足小區(qū)的需求,例如:小區(qū)中需要無線的WLAN網絡進行覆蓋、超市銷售機、收款機業(yè)務服務、家庭寬帶用戶、保安需要的全方位安保系統等。根據絕大多數小區(qū)的特點,制定相關的接入方案。

      光線路終端使用光纖,將多用戶的共享以及分光器進行連接,光網絡單元作為每一家用戶中的獨立存在體,通過光纖將光網絡單元用戶與分光器相互連接起來,由于光網絡單元一般有兩種,分別是無緣光網絡單元和有緣光網絡單元,因此,在連接的過程中要對該方面進行相關的分析,確保網絡接入的安全性和效率。

      4 具體設計

      4.1 軟件系統設計

      一般而言,小區(qū)中的住戶很多,相對應的,網絡寬帶用戶也很多,除此之外,還要滿足多種業(yè)務類型的需求,因此,小區(qū)中的通信系統就變成了融合多種業(yè)務系統在內的綜合性平臺,諸多不同的業(yè)務需求就需要多種不同的物理網絡連接接口,要保證每一項開通的業(yè)務可以在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好的業(yè)務成果。同時,該技術系統還需要自身具備發(fā)現故障和處理故障的能力,也就是它還要具有實時的監(jiān)督控制能力,讓使用的用戶可以及時且準確的發(fā)現故障出現的具置,并且及時的將故障排除。將GPON技術應用到小區(qū)中的融合信息系統當中,小區(qū)的通信系統安全性能也會有所提高。

      4.2 硬件系統設計

      一般,網絡中的計算機網絡形式有5種,分別是星型網絡拓撲、樹型網絡拓撲、總型網絡拓撲、環(huán)型網絡拓撲和網型網絡拓撲,其中,星型網絡拓撲結構、樹型網絡拓撲結構和總型網絡拓撲結構是所有網絡連接線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普遍的網絡連接形式,對于不同的網絡拓撲結構,GPON技術系統的設計方案也不同。

      5 結束語

      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我國的小區(qū)用戶越來越多,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網絡技術作為發(fā)展最快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已經成為每個家庭中必不可少的需求,小區(qū)中的網速普遍很慢,且需要進行服務的業(yè)務類型又繁多,因此,將GPON技術作為小區(qū)內網絡通信連接技術的基礎,可以有效的提高網絡速率,同時也滿足人們在生活方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立奇,王智.面向移動互聯網的融合通信方案研究[J].移動通信,2012,36(5):21-26.

      [2]羅毅,韓建亭,吳亮等.社交化融合通信業(yè)務需求分析與發(fā)展策略研究[J].電信科學,2012,28(10):25-30.

      篇8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維關系強度模型及其在飛信競爭定位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2SJD630065)

      傳統電信業(yè)正經歷從壟斷到開放競爭的巨變,社會化網絡服務的飛速發(fā)展,更使得電信運營商面臨來自互聯網的巨大競爭壓力,運營商在產業(yè)鏈上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zhàn),有日益淪為管道商的風險。另一方面,伴隨4G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日益融合,又給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融合通信無疑給運營商提供了極大的競爭優(yōu)勢,傳統的電信服務是建立在電信級服務質量(Qos)、網絡覆蓋、號碼資源及封閉的產業(yè)鏈基礎上的,如何融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成為未來運營商轉型的重點。

      融合通信的研究大多基于業(yè)務和技術層面,而通信的本質是社交,從關系的視角研究運營商的移動互聯網創(chuàng)新,發(fā)現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創(chuàng)新模式,將成為運營商轉型的切入點。

      一、電信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及運營商競爭態(tài)勢

      伴隨中國電信業(yè)飛速發(fā)展的是電信業(yè)的歷次重組和改革,其中最重要有四次,即1998年郵電政企分離,2000年移動剝離,2002年電信南北分家及2008年“六合三”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及中國移動的三分天下格局。從1998年開始,中國電信業(yè)發(fā)展迅速,電話普及率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移動通信更是迅猛發(fā)展,從2000年到2013年,移動電話普及率從6.5%劇升到90.8%,超過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固定電話則從2006年達到峰值后就開始逐年下降,這表明電信競爭已經從固話轉向移動。

      同時,話音業(yè)務持續(xù)下降,2013年,非話業(yè)務占比首次過半,達到53.2%,非話業(yè)務中,移動數據業(yè)務高速增長,短信業(yè)務量持續(xù)下降,非話業(yè)務與話音短信業(yè)務出現融合的趨勢,用戶從為話音、數據付費到為增值服務和流量付費,未來將進入以內容為中心的模式。

      由于產業(yè)鏈的封閉性,中國電信業(yè)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運營商內部,即新興運營商為了搶奪市場,在本地網、長途等資費方面就細分市場展開競爭,隨著增值電信業(yè)務的發(fā)展,運營商開始從“基礎運營商”向“信息提供商”轉型,如“移動夢網”,轉型給增值服務提供了發(fā)展良機,但離綜合服務商還相距甚遠。

      隨著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發(fā)展,互聯網應用從信息搜索向人際關系發(fā)展,移動通信與互聯網交叉融合,近年來,社會化網絡服務發(fā)展迅速,不僅占據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而且開始從通信業(yè)務方面蠶食運營商的利益,運營商不得不面對來自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競爭,是退守“智能管道”,還是主動“移動互聯網轉型”,運營商的戰(zhàn)略出現搖擺。

      二、社會化網絡服務的發(fā)展及對電信運營商業(yè)務的影響

      (一)社會化網絡服務與社會網絡分析

      人際關系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基礎,其結構及交互的模式形成了社會網絡(SN),社會化網絡服務(SNS)是基于用戶之間的關系建立和維護,幫助人們建立社會網絡的一類互聯網應用服務,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SNS構成的在線關系成為人際關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社會化網絡服務的基礎是社會網絡分析理論(SNA),SNA是對社會網絡的關系結構及其屬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規(guī)范和方法,主要研究的對象為行動者、關系及結構,隨著計算機媒介交流(CMC)成為重要的交流方式,在線網絡成為研究熱點,研究表明真實世界中的相關理論在虛擬網絡中依然存在和有效,同時,在線網絡也具備一些特殊的性質。從關系的角度,在線網絡關系可以分為三個維度,即心理維度、結構維度和工具維度,這就使得在線社交呈現更加多元化的格局,因此SNS不僅成為人們建立和維護關系的工具,也變?yōu)槿粘5耐ㄐ殴ぞ摺?/p>

      (二)互聯網的發(fā)展及網絡溝通工具

      互聯網的真正應用從萬維網開始,從Web1.0到Web3.0,Web1.0是以信息為主,入口為門戶網站如雅虎、搜狐、新浪等;Web2.0以搜索為主,入口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Web3.0以關系為主,入口為Facebook、微信等,互聯網平臺從PC端演化到以移動端為主。

      Web1.0階段,門戶網站提供論壇、E-mail之類的溝通工具,其特點是匿名和點對點。Web2.0階段,由于搜索引擎的發(fā)展,網絡溝通手段也豐富起來,除了BBS繼續(xù)活躍,IM工具成為主流網絡工具,QQ、MSN成為商務和娛樂的標準。到了Web3.0階段,以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網站成為主體,即時通信工具成為社交工具的標配。目前,主流互聯網通信應用工具包括手機QQ、微信、Line、Skype、Gtalk和Facetime等,互聯網通信應用移動化、lP化,全面滲入運營商的通信業(yè)務領域。

      (三)SNS及OTT業(yè)務對電信運營商的影響

      隨著社交網絡的發(fā)展,OTT類業(yè)務對運營商傳統業(yè)務產生巨大的沖擊,智能手機及手機通信錄的普及,基于數據流量的服務快速增長,智能終端廠商、門戶網站及新型應用的不斷涌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并開始延伸到電信領域,電信運營商在整體價值鏈的主導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產業(yè)鏈中,終端和內容提供商的價值逐步提高,運營商不得不加快轉型的步伐。

      未來SNS的發(fā)展將呈現多元化和融合化的趨勢,垂直類SNS將會迅速發(fā)展,不同終端的平臺將會出現,從溝通的即時性和親密性維度分析,垂直應用將在細分領域蠶食運營商的業(yè)務。另一方面,從關系強度和安全隱私維度來分析,SNS及即時通信的功能將更加融合,具有廣域關系圖譜的平臺由于資源優(yōu)勢,將形成強大的溝通生態(tài)圈,在關系層及應用層的創(chuàng)新及關聯上,新的競爭模式也可能出現。

      SNS的發(fā)展給運營商帶來雙面的影響,一方面,OTT業(yè)務蠶食現有的語音和增值業(yè)務,另一方面,運營商能夠利用管道和平臺優(yōu)勢,營造良好的融合通信生態(tài)圈,構建高效安全的社交服務,形成競爭優(yōu)勢。

      三、融合通信模式與電信運營商的移動互聯網戰(zhàn)略

      (一)電信運營商的移動互聯網戰(zhàn)略轉型

      電信業(yè)發(fā)展初期,其產業(yè)鏈相對封閉、單一,包括最終用戶、運營商、系統設備供應商和終端廠家,運營商處于產業(yè)鏈中心的控制地位。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普及,傳統的電信產業(yè)鏈逐漸從單一鏈條形式發(fā)展到復雜的網狀結構,鏈條不斷延伸,OTT業(yè)務基于終端越過運營商直接連接用戶,終端和業(yè)務的價值增加,運營商的價值下降,形成新的微笑曲線。

      隨著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日益融合,各運營商開始尋求新的突破,以增強自身競爭優(yōu)勢,從傳統運營商向信息服務商的轉型,再到“智能管道”的提升,在機遇和風險面前,各運營商都開始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的戰(zhàn)略轉型,例如中國移動2015年籌備成立新媒體和互聯網公司,新媒體整合音樂、視頻、閱讀、游戲、動漫等內容生產,而互聯網公司將以現有的互聯網基地為基礎,整合中移動MM商城,其中包括飛信、郵箱之間的融合以及MM平臺與數字內容的融合。

      (二)運營商的融合通信模式

      中國移動已經提出了基于三新的融合通信方案,即“新通話、新消息、新聯系”,其特點是基于VoLTE的“新通話”體系,實現語音、文本及數據融合;基于流量的文本、圖片以及音視頻傳送,即“新消息”;為用戶提供全新的聯系體系,滿足社交需求的“新聯系”。

      與OTT業(yè)務的比較,融合通信具備極大的優(yōu)勢,首先,運營商具有號碼資源,可實現基于統一號碼的跨平臺跨運營商接入;其次,融合通信基于QoS及監(jiān)管,可實現高質量的語音和消息;第三,運營商掌握網絡通道,可以實現IM與SMS的融合;最后,融合通信基于終端定制安裝,可以內嵌融合通信基本服務。

      (三)關系:融合通信創(chuàng)新模式

      目前,運營商對融合通信的定位仍然停留在技術和業(yè)務融合層次,而用戶更需要的是基于社交的多元化通信及服務需求,因此,盡快從業(yè)務中心向用戶中心轉型,以關系為基礎,通過融合通信構建移動互聯端的用戶入口才是運營商的競爭優(yōu)勢。

      在此方面,運營商有著很大的教訓,2007年,中國移動推出飛信,它具有所有即時通訊產品功能,同時還有免費短信、信息群發(fā)、飛信好友多重分組的功能,然而,飛信并沒有給移動帶來轉型的變化,根本原因是飛信忽略了社交關系的重要性,導致好友關系黏度不強。

      因此,融合通信的基礎是關系,融合通信應符合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趨勢,并基于運營商的管道優(yōu)勢和用戶資源,通過用戶的通信關系來掌控用戶的社交關系,整合現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戶強化社交關系,并且延伸社會關系。

      在運營商提出的三新融合通信模式中,通信錄具有強關系的社交屬性,目前已經出現了大量的以通信錄為基礎的產品,然而都沒有運營商更加具有先天優(yōu)勢,因此,以新聯系為主的融合通信模式將成為融合通信的基礎,其特點:

      1.快速的溝通擴展能力,并結合用戶溝通意愿,快速擴展社交圈。

      2.便捷的分組溝通功能,通過基于關系層細分的模式,形成和實際交往習慣一致的圈子,同時,快捷便利的更新通聯系人信息。

      3.能夠通過通信錄對聯系人進行多維度的訪問,包括微信、微博等。

      4.通過通訊錄能夠組建支持即時群聊和好友群組,方便溝通。

      5.能夠通過通訊錄與聯系人實現更為便捷的跨平臺信息互通,根據社交狀態(tài)推薦最合適的聯系方式。

      四、融合通信的創(chuàng)新及發(fā)展趨勢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及用戶習慣的改變,“融合通信”正朝著“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設備”的無差別溝通目標邁進,互聯網應用和通信呈現出全方位的融合特征,而在基礎電信領域,運營商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融合通信將成為運營商的重要戰(zhàn)略手段。

      融合通信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其內涵也在不斷變化,從移動和固話的業(yè)務融合、互聯網和通信網的技術融合、技術和服務的融合到產業(yè)鏈和平臺的融合,未來融合通信將聚焦以關系為中心的模式創(chuàng)新,其發(fā)展趨勢為:

      1.從業(yè)務為中心到用戶為中心,提供更簡單、人性化的無縫切換的服務,相比于社交網絡,融合通信將提供更加多元的話音通話方式,且對用戶透明。

      2.以統一號碼方式下的新型通信錄為核心,構建基于用戶關系為中心的跨業(yè)務服務模式,提供融合的信息、通知、分享、群組、溝通及商務服務。

      3.以云服務為切入點,提供跨平臺的數據處理及備份服務,例如云端的備份、安全和存儲服務。

      4.以內容為中心,提供基于SoLoMo的個性化、本地化及體驗一體化的內容服務,例如游戲、音樂、工具、商務及金融。

      5.產業(yè)鏈向開放式商業(yè)生態(tài)系統轉變,在技術演進和市場發(fā)展的雙重驅動下,形成良性的商業(yè)生態(tài)系統。

      6.更加符合現實交往方式,不僅提供類似圈子的功能,確保用戶根據隱私和關系的分級進行不同的溝通,還提供更接近于現實活動的溝通工具,使不同關系用戶間的溝通可以完整而準確地進行。

      7.更加完善的交互功能,通過保存圖片或文件、社交狀態(tài)信息、邀請、分享等行為,大大增強用戶間的溝通及交互。

      結論

      隨著4G和智能終端的發(fā)展,移動互聯網將逐步走向融合、開放的快速發(fā)展之路,即時通信市場的競爭伴隨著SNS、微博、LBS等應用和融合,將變得越來越激烈,運營商必須積極應對,主動向移動互聯網轉型,通過新聯系,構建以關系為中心的融合通信新模式,定位用戶直接和現實的人際網絡,面向個人社交及商務應用,通過可分組管理的隱私保護,整合移動現有資源,提供豐富的商業(yè)應用,同時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創(chuàng)造商業(yè)生態(tài)系統。融合,意味著更靈活、簡便、高效的通信方式,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服務,無疑將帶給運營商新一輪的競爭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聶磊,張金隆.產業(yè)并購視角下的移動通信價值鏈演化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1(060):54-59

      [2]Marsden P,Campbell K. Measuring Tie Strength[J].Social Forces,1984,63(2): 483-501

      [3]Xiang R,Neville J,Rogati M.Modeling Relationship Strength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C].Proc.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New York:ACM,2010(4):981-990

      [4]張文宏.中國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研究30年(上)[J].江海學刊,2011(2):104-112

      [5]孫亮,戚嘯艷,鄭桂玲.重構強弱關系:在線社交網絡中的三維關系模型及應用[J].現代情報,2014,34(9):60-64

      篇9

      互聯網企業(yè)一般以互聯網通信為切入點,通過互聯網通信應用工具迅速擴大用戶規(guī)模,占領用戶終端入口,并以此為基礎向用戶提供其它互聯網應用(如社交、娛樂、云存儲等),與電信運營商在增值業(yè)務領域展開正面競爭,對電信運營商造成重大威脅。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互聯網應用對運營商傳統增值業(yè)務形成替代效應,例如手機QQ對短信應用的替代;其次,電信運營商開發(fā)的互聯網應用與互聯網企業(yè)提供的應用相比,明顯缺乏競爭力,例如Mobile Market的下載量為數億次,而App Store下載量超過數十億次,類似還包括像139郵箱與QQ郵箱、139社區(qū)與開心網等。

      面對互聯網企業(yè)的激烈競爭,運營商應該如何切入移動互聯網領域,如何將自身優(yōu)勢體現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以向用戶提供滿意服務,值得探討。本文嘗試從移動互聯網角度出發(fā),分析中國移動在開展互聯網融合通信方面的優(yōu)勢,提出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融合通信技術方案。

      2互聯網通信應用特點分析

      目前主流互聯網通信應用工具包括手機QQ/微信、米聊、Skype、Gtalk、Facetime等?;ヂ摼W通信應用發(fā)展情況如圖1所示:

      通過分析,可發(fā)現互聯網通信應用主要存在以下特點:

      移動化、IP化、多媒體化;

      跨平臺、跨運營商;

      以應用商店為第一營銷平臺,依托社會關系快速發(fā)展用戶;

      注重用戶體驗。

      雖然,目前在與互聯網企業(yè)的競爭中,運營商處于劣勢,但運營商在開展互聯網通信應用方面也存在優(yōu)勢:

      (1)號碼資源:運營商最核心的資產為號碼,通過與手機地址簿緊耦合,運營商可引導終端用戶使用其互聯網融合通信業(yè)務。

      (2)網絡通道:運營商對于通道的把控能力優(yōu)于互聯網企業(yè),可提供分等級、有QoS保障的通道能力。

      (3)通信質量:目前互聯網通信的質量無法與運營商基于語音通道的通信質量相提并論,后者具有絕對優(yōu)勢。

      (4)對通信業(yè)務的理解:對通信業(yè)務的深厚理解使運營商可以提供最好的通信業(yè)務。IT產品主要聚焦在應用層,而運營商可以從端到端的角度設計和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務,這正是運營商最擅長的。

      3融合通信設計思路

      3.1 融合通信設計思路

      自2011年2月美國KPCB風險投資公司合伙人約翰?杜爾第一次提出“SoLoMo”概念[1]以來,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整合而來的這六個字母隨即風靡全球,被一致認為是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趨勢。從Facebook到開心網、人人網等,代表社交的“So”已經無處不在;而“Lo”所代表的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服務)為基礎的定位和簽到也開始風靡,包括Foursquare、街旁,以及社會化媒體所延伸而來的Facebook Places和人人報到等;“Mo”則涵蓋了智能手機帶來的各種移動互聯網應用。同時,在“SoLoMo”之外,云計算技術已經改變整個IT界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云計算在降低IT建設成本的同時,還能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

      本文探討的融合通信是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互聯網通信應用,融合通信應符合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趨勢,并基于云計算技術提供跨終端、無縫切換、體驗一致的服務。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融合通信設計思路如下:

      第一、通過用戶的通信關系來掌控用戶的社交關系;第二、發(fā)揮移動自身優(yōu)勢,整合現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戶強化社交關系,并且能延伸社會關系;第三、在自身優(yōu)勢及吸取的互聯網優(yōu)秀基因的基礎上,平滑向互聯網延伸和滲透。

      3.2 融合通信產品定位

      基于融合通信設計思路設計的融合通信應用產品,定位為“云應用+多終端”的業(yè)務形態(tài),將用戶在各種設備上存儲的數據、使用移動服務所產生的UGC內容,通過移動互聯網整合到云端,允許用戶通過不同的終端,隨時隨地管理、訪問和分享;同時融合通信也為用戶提供了以融合地址簿為核心的各種應用聚合,實現“一站式”業(yè)務體驗。

      4融合通信技術架構

      4.1 融合通信總體技術架構

      融合通信平臺以云計算平臺為基礎,功能模塊包括云服務模塊、通訊錄模塊、統一認證鑒權中心、統一用戶接入平臺、管理模塊和運營模塊等。融合通信總體技術架構如圖3所示:

      融合通信平臺定位為互聯網通信應用平臺,采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為其技術架構,引入相關開源技術如Hadoop and Hive等進行融合通信技術平臺開發(fā)?;趯θ诤贤ㄐ艖玫亩ㄎ环治?,融合通信平臺架構的技術關鍵點主要包括:統一用戶身份認證、用戶核心資產云化以及用戶體驗一致性。

      4.2 關鍵點一:統一用戶身份認證

      統一用戶身份認證是指用戶通過不同終端及網絡訪問云端通信資產及應用時,云端能夠為用戶提供數字證書、靜態(tài)密碼、動態(tài)口令等多種認證方式(或者多種認證組合),以方便、安全的形式為用戶進行鑒權與認證,當用戶進行應用切換時,可避免重復登陸鑒權,提升用戶的業(yè)務體驗。

      在進行統一身份認證中心建設時,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內容:

      (1)統一認證中心:需支持靜態(tài)密碼、動態(tài)密碼、動態(tài)驗證碼和數字證書等多種認證方式以及不同的加密算法。統一認證中心統一存儲用戶的標識、密碼,存在現有用戶信息向認證中心遷移的風險;若保存在BOSS上,則會實時和BOSS系統進行交互,并發(fā)性能存在難度。統一認證涉及到用戶標識方案,若采用手機號碼則支持非移動用戶存在困難;若使用新的標識,則涉及到標識的規(guī)則和現網用戶的遷移,難度大。

      (2)各個業(yè)務平臺增加對認證憑證的識別:中國移動現有各業(yè)務平臺需要增加對統一認證中心生成的認證憑證的識別,能夠根據認證憑證給予對應的訪問權限,須對各個業(yè)務平臺進行改造。

      4.3 關鍵點二:用戶通信資產云化

      用戶通信資產包括通信錄、通話記錄、短彩信、照片、視頻、圖書和應用程序等。用戶通信資產云化是指,用戶通過任何終端產生(或更新)的通信資產,都會自動上傳到云端,并且自動同步到其他用戶終端。

      在進行云服務平臺建設時,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內容:

      (1)存儲硬件能力:海量數據的存儲對于存儲設備能力的高效性、高性能接口、高IO能力提出了要求。對于存儲設備,要求支持多種類型數據的存儲和接口的標準化。存儲基礎設施和平臺層都需要支持水平擴展能力,支持平滑地擴容。最大可支持EB級海量存儲能力、百億級目錄和文件數。

      (2)數據庫能力:多種結構和類別的數據要求對現行數據存儲管理機制進行優(yōu)化,確保數據使用和硬件資源利用的高效。

      (3)終端能力:終端類型多種多樣,部分操作系統不開放,導致部分用戶的信息獲取困難。

      4.4 關鍵點三:用戶體驗一致性

      用戶體驗一致性是指,用戶采用任何終端、通過任何網絡均可訪問云端的通信資產與應用,云端能夠自動適配用戶的終端及網絡,并將云端的內容與用戶終端及網絡通道能力進行適配,向用戶推送最適合的內容格式,為用戶提供基于不同終端與網絡的一致性體驗。

      提升用戶體驗一致性,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內容:

      (1)接入終端類型的識別:終端類型多種多樣,部分操作系統不開放,平臺對多操作系統進行適配以及客戶端接入系統后,平臺識別客戶端類型等存在困難。

      (2)網絡通道能力測試:用戶通過鑒權認證接入平臺后,平臺終端發(fā)起和用戶終端之間帶寬能力的測試,會涉及一定的流量計費及網關的跨越;同時網絡能力存在動態(tài)變化的情形,會影響用戶的體驗。在涉及大流量業(yè)務,如視頻呼叫、上傳下載時,要進行實時網絡能力測試。

      (3)功能模塊的權限設置:對于每個功能模塊根據終端類型和網絡能力判定是否可用,但如何界定不同能力下的服務功能存在困難,如當網絡能力不足時,視頻功能不可使用。

      (4)客戶端中間狀態(tài)記錄:當用戶從一個客戶端退出(包括異常退出),然后從另外一個客戶端登錄時,原來的狀態(tài)記錄不一定準確。

      4.5 融合通信平臺對現網的要求

      在探討融合通信平臺技術架構的同時,有必要探討融合通信平臺對中國移動現有網絡的要求,本文從互聯網視角出發(fā)加以探討。融合通信平臺對現網主要提出兩點要求:首先,中國移動現有通信網絡為用戶提供融合通信應用的網絡接入。無論用戶基于何種終端接入融合通信應用平臺,都需要中國移動現有網絡提供相應的支撐服務,例如現有網絡需要配合融合通信平臺為用戶提供網絡QoS服務,為用戶提供相應的帶寬保證用戶的融合通信應用等。其次,中國移動現有通信網絡為用戶提供網絡基礎通信能力。例如短信、彩信、WAP、飛信、音樂和閱讀等基礎能力,都需要現網相關平臺開放出來提供給融合通信平臺,融合通信平臺再將其開放給第三方應用,從而進一步豐富融合通信應用類型,同時也能增加中國移動自有業(yè)務的使用量。

      目前,WAP網關所處的網絡位置非常適合為用戶提供統一接入與認證鑒權服務,但WAP網關主要是為WAP請求進行協議轉換;筆者建議在原有WAP網關基礎上增加業(yè)務控制、靈活計費、運營支撐和安全優(yōu)化等功能,建設成綜合網關。用戶通過綜合網關進行統一接入,融合通信平臺通過與綜合網關交互,判斷用戶的接入方式、終端類型及網絡狀況,并實施相應的控制策略。

      對于基礎能力的調用,可通過開放移動互聯網平臺(OMP,能力開放及業(yè)務生成平臺)實現,目前浙江移動公司正在進行OMP平臺的試點建設。現有網絡的基礎通信能力通過OMP平臺對外開放,供融合通信應用調用,同時融合通信自身的能力也可以通過OMP平臺開放。融合通信平臺與現網的關系如圖4所示:

      5融合通信應用功能展望

      篇10

      關鍵詞:

      融合通信技術;智能用電交互服務;具體應用

      目前,低碳生活成為當前社會生活的主題,電力作為我國主要的能源供應部門,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挑戰(zhàn),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堅強智能電網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而智能用電作為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電網與客戶實時交互響應,增強電網綜合服務能力,提高用電效率,促進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們將從如下幾方面對融合通信技術在智能用電交互服務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智能用電交互服務概述

      1.1主要內容

      和傳統用電模式相比,智能用電具有非常顯著的優(yōu)勢,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促進用戶和電網之間的交互相應,包括了很多服務內容,例如居民智能用電服務、智能家居控制、分布式能源接入、家庭安全防護、水氣表抄收、綜合信息服務等,還可以承擔部分三網融合的業(yè)務。借助電網和用戶之間進行實時互動的主要通道,再利用智能交互終端,用戶就能夠查詢到自己的用電信息,然后根據國家的用電價格政策和電網承受負荷的實際情況,對用電的時間進行靈活調整,實現用電的分布式接入,全面提高用戶用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同時,在這種交互模式之下,電網也可以查詢到用戶的相關信息,能夠對分布式電源的接入進行有效的管理。另外,電網還可以通過調整家用電器的情況,來控制電網承受的負載,為電網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1.2對通信技術提出的要求

      為了實現智能用電互動服務的需求,通信網絡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確保整個電力的通信能夠滿足用戶家庭的用電,以及連接家用電器設備的使用需求,共同組成家庭的局域網。一般情況下,監(jiān)測、分析并控制家庭用能設備,抄收三表,進行家庭的安全防護等,不需要太高的通信帶寬,即可滿足上述業(yè)務的需求,約10KB/s。同時,在智能交互服務系統的通信網絡中,三網融合中的語音電話對帶寬的要求最低,只需要幾KB即可。其中,IPTV視頻對帶寬的要求是最高的,至少需要8MB/s。根據智能用電交互服務的主要內容,以及不同業(yè)務對通信網絡提出的要求,使融合的通信技術,例如光纖通信、無線通信和電力通信等,才是最主要的通信方式。

      2融合通信技術的主要類型

      2.1光纖通信技術

      目前,我國大部分智能用電交互服務系統中,使用的光纖通信技術是建立在以太網基礎上的,又叫做EPON,即無源光網絡技術。這種技術具有諸多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系統的容量比較大,帶寬很高,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可靠性高。如果使用這種通信技術,不僅可以滿足智用電互動業(yè)務的需求,還能夠為智能家居和相關的增值業(yè)務提供服務,促進三網融合。

      2.2無線通信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以及電子通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無線通信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應用范圍比較廣泛,使用較多的主要有WiFi、RF433和ZigBee等,下面對這幾種技術進行具體介紹。①WiFi技術。這是一種短途的無線傳輸技術,傳輸的速度可以達到54MB/s。如果信號較弱,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則可以對帶寬進行調整,在10米左右的范圍內,無線信號可以迅速接入,而且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能夠自動調整帶寬。雖然這種技術可以用來完成家庭控制網關以及智能交互終端之間的通信,共同構成家庭的帶寬局域網,但是該技術很容易受到墻壁阻隔等因素的干擾。②RF433技術。這種技術的工作頻段主要在433MHz,通信的方式比較簡單,很容易完成通信,而且建設的成本較低,只需要借助小功率的天線就可以實現,能夠在各種場合進行短距離的無線通信,經常用于氣表和水表等的抄收。③ZigBee技術。這種技術的主要優(yōu)勢是消耗的功率比較低,在數據的傳輸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網絡的容量比較大,建設的成本也較高,特別適合用于控制空調系統的溫度、自動窗簾、自動照明、煙霧探測器、煤氣計量、遠程家用電器等,主要的作用就是在內部下達控制命令。

      2.3電力線通信技術

      這種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接入方式比較簡單,主要的通信介質就是目前已有的電力線。電力線通信技術具有很好的抗干擾能力,而且能夠安全的傳輸數據,可靠性較高,可以完全滿足家庭局域網的組網、通信和控制的要求,主要包括電力寬帶和窄帶技術。①電力寬帶通信技術。這種技術集合了OFDM自適應載波調制、可編程頻譜等技術和RS編碼等內容,所以能夠快速適應低壓的電力線信道要求,為通信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同時,在該技術中,信道訪問機制及通信協議設計上考慮了自動中繼路由及網絡重構功能,使得通信中不存在盲區(qū)。②電力窄帶通信技術。這種技術的通信頻率在1MB/s以下,主要采用普通的調頻或調相技術進行調制解調。如果在電力線窄帶通信中引入OFDM多載波技術具有顯著作用,不僅能夠增強通信的抗干擾能力,還可以有效地提高網絡傳輸速率和穩(wěn)定性,在理論上,速度可以達到的100KB/s,適合用于智能家電用電信息!運行狀態(tài)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傳輸。也可以應用在配電臺區(qū)范圍內,作為AMR信道使用。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對智能用電交互服務的主要內容以及不同業(yè)務對通信網絡提出的要求進行了簡單闡述,然后圍繞光纖通信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以及電力線通信技術等三個方面,對其中的幾種常用的融合通信技術進行了說明和具體介紹,為廣大同行提供了有益借鑒。當然,本文沒有在實際施工中對該技術進行闡述,希望能夠在后續(xù)的研究中繼續(xù)深入。

      作者:肖亨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林弘宇,田世明.智能電網條件下的智能小區(qū)關鍵技術[J].電網技術,2011,12(03):1-7.

      [2]雷煜卿,李建岐,侯寶素.面向智能電網的配用電通信網絡研究[J].電網技術,2011,12(1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