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精品在线视频,思思96精品国产,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亚洲成在线a

  • <sub id="y9mkp"></sub>
    <sub id="y9mkp"><ol id="y9mkp"><abbr id="y9mkp"></abbr></ol></sub>

    1. <style id="y9mkp"><abbr id="y9mkp"><center id="y9mkp"></center></abbr></style>
      <legend id="y9mkp"><u id="y9mkp"></u></legend>
      <s id="y9mkp"></s>

      初中英語國培研修總結模板(10篇)

      時間:2022-02-18 16:01: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英語國培研修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初中英語國培研修總結

      篇1

      首先,先讓我來介紹一下我們豪華的專家團隊,他們分別是教育局教研室王珊燕老師和向欣芝老師,進修學校劉小燕老師,辰溪一中姚玉蘭老師,思源學校鐘小和老師,實驗中學的蔣麗君和周彩霞老師以及火馬沖中學的唐丁悟老師。在整個研修活動中,專家給予了學員們很大的幫助和支持。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我們人才濟濟的中學英語組,各學員們都是來自我縣29所中學的優(yōu)秀教師。我班學員共41人,進修學校張宗霖老師擔任本班班主任。在此期間,各位學員也轉換角色,從教師回到了學生時代,向專家們汲取經驗,澆灌自己,以獲得更多教學思路。

      此次國培計劃共分為六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問題診斷中,縣進修學校、縣教研室、各送培團隊一起參加調研,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研究。最后通過總結,確定了中學英語的研修主題:“在英語教學中貫徹如何以讀促寫”。

      第二階段通識研修篇:9月22號“國培計劃(2019)”通識研修培訓于縣紀念堂會議廳拉開帷幕。在本次培訓中,由進修學校楊永情書記主持,張良建校長致歡迎辭,教育局師訓中心周福金主任作指示講話。來自株洲市二中的黃國維老師和湖南省教科院的賀彩云老師為我們帶來兩堂精彩的講座。最后由進修學校李小春副校長為大家解讀了本次國培計劃的培訓方案。

      第三階段示范教學篇:10月16日至17日,初中英語組齊聚火馬沖學校觀摩“在英語教學中如何貫徹以讀促寫”主題示范教學。在觀摩示范課之前,班主任張宗霖老師就本次培訓進行任務分配和參訓要求,要求每個參訓老師認真、用心對待本次培訓,爭取每一個階段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第一堂示范教學課是董芷帆老師帶來.以3a部分作為寫作引導,在小組活動階段的作文點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展示了“以讀促寫”教學模式下良好的教學效果。隨后,毛慧君老師所授為一堂精彩的聽說課,她采用五步教學法,有序教學,展示知識、技能等基礎教學。蔣麗君老師所上示范課一如既往的優(yōu)秀和流暢,為學員們在接下來的研課磨課階段提供了更多的教學思路和先進理念。易梅老師帶來了一堂非常成功的示范課,她對文本的把控和整個教學的思路,充分凸顯“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讓我們這些聽課的學員感覺受益匪淺。最后由鐘小和老師作有關“以讀促寫”的講座,為我們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在示范課之后,各小組在張宗霖老師的主持下開始對四堂示范課進行激烈的探討和積極的點評,其中迸發(fā)各組員們教學思想碰撞的火花和對知識——也就是對如何在課堂中開展“以讀促寫”模式的強烈渴求!

      第四階段研課磨課篇:研課磨課階段可分為三小節(jié),個人研磨,小組研磨,集體研磨,在這一階段中,學員們的教學理念得到了革新和實踐,日常讀寫教學模式和教學思維開始轉變。首先是個人研磨階段,每小組推選一人參加研課磨課,并且在此過程中同時開展了小組研磨,各小組積極討論課題的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以讀促寫”教學模式上好一堂課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們群聊的截圖中都是各小組學員教學思維的迸發(fā),將之前示范課所學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糅合成一個小組課題的呈現(xiàn)。其中,不光是要上研磨課的個人開始思考“以讀促寫”為主題的教學課程應該怎么上,小組其他組員也在認真思考和琢磨,積極探討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思路構建一個課題,為研磨課學員代表出錦囊的同時,也做到了實際上的“同課異構”。最后的集體磨課階段,由各小組學員代表進行磨課展示,在展示和隨后的學員點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學員們從一知半解到研磨課時所呈現(xiàn)出來的成長,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不合理等等。令各學員感覺幸運的是:隨后我們不僅得到了專家的點評和建議,還得到來自省國培辦督查以及陳紅老師的現(xiàn)場指導,陳紅老師是湘潭市教科院英語教研員,也是享受湘潭市人民政府津貼的優(yōu)秀專家,從事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近30年。在教育、教學、測試、師資培訓等方面有著大量的實踐經驗。陳紅老師在指導的過程中用提問的方式初步讓各學員明白什么是“以讀促寫”,“以讀促寫”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以讀促寫”就是用閱讀作為一個支架,讓寫作變得更加豐滿,變得更加容易?!耙宰x促寫”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有所得”,“得有所寫”,讓輸入能高效地轉化為輸出。因此,學員們在最后的成果展示階段有了質一般的提升和變化。

      第五階段成果展示篇:在成果展示階段中,學員們踴躍報名,最后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七堂非常成功非常生動的展示課,七位老師在為期兩天的“成果展示”階段中,將所學所思所想實踐于課堂,每一堂課都完整地體現(xiàn)了本次的研修主題“以讀促寫”,展現(xiàn)出流暢的課堂設計,成熟的課堂教學,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舉手,踴躍發(fā)言,跟著授課教師的引導,認真分析文本,構造語言框架,了解寫作大綱,展示小組活動作文互評等,在此過程中亮點頻出。這是每位專家和學員出謀劃策,集思廣益,共創(chuàng)結晶的成果,也是對本次確定研修主題的我縣進修學校、縣教研室、各送培團隊專家最大肯定。本階段,各學員聆聽了陳紅老師的講座《讓學生愛上書面表達》,從寫作到閱讀詳細講解,用她自己多年教學的經歷為學員們舉例并剖析,使得我們受益匪淺。

      今天是我們國培最后一階段:結業(yè)提升階段。各位齊聚在思源學校聽身為普通一線英語教師的我作此匯報,我感覺很榮幸。短短兩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對于本次的培訓卻是感觸良多。以下是我們初中英語組各學員對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大家均表明此次培訓為其提供了一種高效且實用的讀寫教學模式。今天我們結業(yè)了,收獲滿滿,對此我想說:

      在本次國培項目開展學習之前,我們初中英語培訓組的學員大多數(shù)都不了解何為“以讀促寫”,通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和六個階段的打磨之后,學員們認識到在“以讀促寫”英語教學模式中,目的是為了將閱讀和寫作兩個板塊相銜接。以閱讀作為輸入,寫作作為輸出。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已有文本,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其搭建語言支架,將重點難點突出,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處理,提供給學生寫作時可用的素材,如:單詞、短語、句式以及大綱等。從而提高學生在閱讀時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在寫作時體現(xiàn)學生結合自身處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讓整節(jié)課各環(huán)節(jié)下來,做到讓學生“學有所得”,“得有所寫”。這是我們初中英語培訓班的收獲,也是我們本次培訓所獲的巨大成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也會不斷堅持和推廣“以讀促寫”這種教學模式。

      以下是我們本次國培計劃初中英語班的省優(yōu)秀學員和縣優(yōu)秀學員,以及我們各位學員發(fā)表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和由“以讀促寫”為主題的優(yōu)秀論文。

      最后

      感恩一路引領的導師們

      感恩一起奮戰(zhàn)的同僚們

      感恩所有的遇見!

      篇2

      開發(fā)利用好教師資源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第一要務。我們踐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用最強的師資支撐最大的民生”理念,堅持以教師發(fā)展為根本,實施“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共同發(fā)展”策略,以校本全員培訓為基礎、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教改科研為先導、“導師制”培訓為龍頭、名師骨干培訓為重點、登記制度為保障,加大統(tǒng)籌力度,加強培訓工作,教師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推進教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師資隊伍和教育質量保障。

      一、研修一體,整體提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

      我院擔負著全區(qū)83所中小學的教學指導和質量監(jiān)控工作,履行著研究、指導、培訓、評價、服務等職能,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謀、智囊和助手。強有力的專業(yè)引領和專業(yè)指導,并發(fā)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院的生命線。培訓好教師,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院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是檢驗我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為此,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實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工作,讓全區(qū)中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優(yōu)秀起來,讓優(yōu)秀的教師更優(yōu)秀。

      一是完善指導服務功能。

      在創(chuàng)建教師進修學院的基礎上,完善與直轄市文化區(qū)地位相匹配的“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功能,切實加強中小學干部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教育教學科研指導、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教育信息資料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遠程教育等五個中心建設,增強學院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能力。

      二是提高專業(yè)服務水平。

      堅持開展教職工論壇、“兩課”活動、教研展示等活動,采取學習培訓、上掛鍛煉、下校交流(或蹲點)等措施,搭建高端培訓、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平臺,切實加強教科研人員能力建設,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核心競爭力,助推專家型教科研人員的成長。

      三是整合科培研德力量。

      進一步整合教研、科研、培訓等力量,優(yōu)化部門職能和工作規(guī)范,強化每個教科研人員“科、培、研、德”四位一體的職責意識,勇于擔當,鼓勵創(chuàng)新,促使每個教科研人員集培訓、教研、科研于一體,承擔各類教師培訓任務,真正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合作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四是加強“四化”建設。

      立足課堂教學,著眼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推進教研方式變革,按照“教研專題化、科研培訓化、培訓課程化、研修一體化”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研修一體化的科學管理運行機制,形成教師教育“一盤棋”工作的活力。

      五是提高課堂教學勝任力。

      堅持開展職初教師、農村教師、邊遠薄弱學校教師等培訓和學科優(yōu)質課大賽,以賽促培,賽訓結合,使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勝任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重慶市首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基本功大賽決賽中,我區(qū)8名選手獲得了7個全能一等獎,在24個單項獎中獲17個一等獎。在重慶市首屆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中,我區(qū)6名選手全部奪得一等獎的第一名。在重慶市教委直屬小學與主城部分示范小學教師技能大賽中,我區(qū)教師獲5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

      六是加強教師研修平臺建設。

      開展網絡教研,建立教師教育專家資源庫,構筑教師研修共同體,助推教師發(fā)展。同時,總結推廣“校本教研與教學優(yōu)質化”研究成果,深化校本教研,開展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區(qū)域性推進義務教育內涵式均衡發(fā)展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實驗工作,指導各中小學加強教師校本培訓,立足本土催生教師發(fā)展。

      五年來,全區(qū)5000多名城鄉(xiāng)中小學教師100%參加了繼續(xù)教育,合格率保持100%,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中小學教師STM體系研究”(選拔、培訓、管理)課題成果獲市政府首屆優(yōu)秀教育成果一等獎。

      二、突出骨干,全力打造教師隊伍領軍人才

      中小學教師高端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培養(yǎng)一支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隊伍,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皩熤啤焙汀懊麕煱唷迸嘤柺俏覅^(qū)充分發(fā)揮科教文化區(qū)優(yōu)勢,聚集利用高等院校和有關科研院所優(yōu)勢資源,開展中小學教師高端培訓,培養(yǎng)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等基礎教育高端人才的一項新的教師研修模式,是我區(qū)堅持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有效途徑。

      目前,“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已先后聘請148名在全市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專家教授,為我區(qū)中小學培訓了423名優(yōu)秀骨干教師。第五屆“導師制”99名學員和第三屆“名師班”20名學員的培訓工作持續(xù)扎實推進?!皩熤啤焙汀懊麕煱唷迸嘤栐谔剿髌鸩降幕A上提檔升級、深化發(fā)展,突出了三個重點,做到了四個結合,實現(xiàn)了三大創(chuàng)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突出了三個重點。

      從培訓對象看,重點加強對優(yōu)秀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帶動整個隊伍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提升;從區(qū)域類型看,重點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促進城鄉(xiāng)教師隊伍建設水平均衡發(fā)展;從價值目標看,重點培養(yǎng)培訓學科帶頭人和名師,著力追求教育家辦學。

      二是做到了四個結合。

      一是專家教授、優(yōu)秀教研員和學員有機結合。從重慶市教科院和西南大學、第三軍醫(yī)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教育學院等聘請的專家教授,從我院聘請的各學科優(yōu)秀教研員,與從全區(qū)各中小學選的優(yōu)秀骨干教師,組成相應的學科組,擰成一股繩。按學科教學特點要求,導師、學員和聯(lián)絡員根據(jù)學員實際,量身制定學員培訓發(fā)展計劃,從理論水平提升、教學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增強、成果業(yè)績展示、示范作用發(fā)揮等方面,導師對學員開展結對培訓,提供“全程服務”。二是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和各中小學有機結合。區(qū)教委、區(qū)教師進修學院、學員送培學校、導師、學員各自承擔相應的職責任務,形成互動共向合力機制。三是學員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最近發(fā)展區(qū)和發(fā)展愿景有機結合。從學員自身實際出發(fā),找到最近發(fā)展區(qū),精心設計培訓內容,科學確定學員發(fā)展愿景目標,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培訓,高規(guī)格要求,高質量展示,引導每位學員立足現(xiàn)實發(fā)展的起點,著眼長遠可能發(fā)展的目標,追求專業(yè)發(fā)展的快樂和生命的幸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差異發(fā)展,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和風格。四是先進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精品課堂教學、項目驅動、科研引領、成果展示等實踐操作有機結合。

      三是實現(xiàn)了三大創(chuàng)新。

      作為一種新生的教師培訓方式,“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一是創(chuàng)新了教師研修模式,把“學、研、修”融為一體,提高了骨干教師內涵素養(yǎng)與綜合實踐能力;二是創(chuàng)新了教師培訓制度,堅持定期開辦,加強考核激勵,對學員培訓后的持續(xù)發(fā)展和作用發(fā)揮等及時跟蹤,完善后續(xù)跟進培訓;三創(chuàng)新了聯(lián)絡員制度,較好地解決了培訓主體之間的橋梁問題,保證了培訓的順利進行。

      四是取得了顯著成效。

      “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新機制的建立,讓所有教師都有了不斷提高、梯次提高的機會,提升了教師爭當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和教育家的積極性,使一大批優(yōu)秀教育人才脫穎而出,形成了以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等為龍頭的優(yōu)秀教師群體。目前,全區(qū)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名,全國模范教師4名,全國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5名,全國先進集體2個,重慶市優(yōu)秀教師群體1個,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重慶市學科帶頭人1名,重慶市名師4名,重慶市特級教師20名,重慶市教育終生貢獻獎2名,重慶市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22名,重慶市骨干校長8名,市級骨干教師154名,中學研究員級教師11名。

      三、輻射示范,著力促進城鄉(xiāng)教師均衡發(fā)展

      作為重慶市首批教師進修學院和中小學教師教育市級培訓基地,我院積極承擔國家級和市級有關教師教育工作,發(fā)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為縮小城鄉(xiāng)學校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差距、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和提供教育公平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是順利完成市級培訓項目任務。

      我院先后承擔重慶市小學數(shù)學培訓、農村小學信息技術、初中英語骨干教師、香港田家炳基金會援教涪陵英語教師等培訓項目,為全市培訓學科教研員和優(yōu)秀教師397人。

      二是扎實開展“國培計劃”工作。

      “國培計劃”實施以來,我院與四川外語學院合作,組織全市各區(qū)縣59名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完成了“國培計劃”重慶市初中英語教學能手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了農村英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我院 組織區(qū)內9所中學和28名優(yōu)秀骨干教師,承擔了重慶師范大學“國培計劃”初中語文、地理和化學置換脫產項目38個區(qū)縣142名學員的影子跟崗培訓工作,呈現(xiàn)出“培訓層次高、培訓規(guī)模大、培訓模式新、培訓資源優(yōu)、培訓定位準、培訓監(jiān)管嚴、培訓實效顯”等特點,得到教育部“國培計劃”項目辦和市教委的充分肯定。

      三是真心真情開展對口援教工作。

      我院組織教科研人員先后對國家級貧困縣奉節(jié)、城口、武隆、涪陵、秀山、酉陽等送教17次,聽課308節(jié),評課275節(jié),上示范課47節(jié),開展專題講座86場,問卷調查5650份,受培教師達22500多人次;同時,還組織區(qū)內市、區(qū)級優(yōu)秀骨干教師48人次送教12次,上示范課105節(jié),聽課280節(jié),交流研討86次,受培教師達8000多人次。

      篇3

      “海南課改模式”解讀

      “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的發(fā)展效應、成功經驗與推廣價值

      執(zhí)著辦百姓滿意的鄉(xiāng)村學?!?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長”、儋州市白馬井中學校長鄭燕康

      青春在奉獻中閃光——記2011年海南省中學十“佳班”主任鄭其鵬

      心系特教無怨無悔——記2011年海南省小學“十佳”班主任朱滿香

      沐春風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學發(fā)展側記

      教育失衡讓英美頭痛

      ??谑薪逃獍l(fā)展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思考

      讓地域文化走進校本課程

      總結經驗全面推進校本教研健康發(fā)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數(shù)學教研組長論壇系列活動

      海南鄉(xiāng)鎮(zhèn)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設計現(xiàn)狀調查分析

      學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貫徹落實規(guī)劃綱要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

      《PC組裝與維修》課程內容的改革

      淺談應用最廣泛的配位劑(EDTA)

      環(huán)島新聞

      《生活中的軸對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點評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課標突出語篇強調運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語試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試卷評析

      凌秀容:愛和責任與我同行

      羅丹文:熱愛教育事業(yè)始終不變

      育人無痕培質有形——??谑械诰胖袑W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特色

      探索農村高中學校發(fā)展之路

      科學統(tǒng)籌優(yōu)化資源大力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花園國里看教育——新加坡學習考察紀實

      海南思源實驗學校的發(fā)展定位

      班主任批評學生的語言藝術

      隨孩子的興趣

      對黨的教育事業(yè)忠心耿耿

      嘔心瀝血為教育

      愛崗敬業(yè)樂為人師

      《西湖》Flash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

      關于??谑行W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狀況的調查

      歷史課的情境藝術

      淺談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中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課堂構建

      崛起中的三亞市第五中學

      光榮榜

      網絡研修:教師團體專業(yè)成長的新舉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全員遠程研修特別報道(下)

      在實踐探索中拓展區(qū)域教研

      海南職教別樣紅——訪海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李紅梅

      為了孩子的學位——訪海口市瓊山區(qū)教育局局長洪德全

      自強不息潤物無聲——訪海南省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屯昌縣屯昌中學校長陳守川

      認識高考“狀元”引導高考狀元

      立足雙基拓寬視野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試卷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數(shù)學試卷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語試卷評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歷史試題評析

      集團合作項目推動創(chuàng)新模式服務企業(yè)

      著力搭建專業(yè)發(fā)展平臺切實提升青年教師素質

      教育事業(yè)是我生命的根——記吊羅山下苗族教師曾春杏

      用粉筆譜寫平凡人生

      篇4

      一、引言

      四川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省,有55個少數(shù)民族。據(jù)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四川少數(shù)民族人口415萬人。四川民族地區(qū)幅員遼闊,面積30.2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60.14%。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直接關系到全省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大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語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而四川省民族地區(qū)的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滯后,尤其是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亟待提高。

      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四川省教育廳制定了《四川省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十年行動計劃――師資培訓項目執(zhí)行計劃》和《四川省民族地區(qū)教師發(fā)展行動研究》等文件。筆者從2004年從事民族地區(qū)初中英語教師新課程培訓、民族地區(qū)英語學科帶頭人培訓、民族地區(qū)高中英語骨干教師新課程培訓、民族地區(qū)中學英語培訓者培訓等各類培訓工作。本文重點介紹在對民族地區(qū)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的實踐中,探索培訓模式的創(chuàng)新思路、特點、內容和操作方法。

      二、從調查研究入手,精心設計培訓方案

      (一)廣泛調查了解

      問卷調查對象為四川省甘孜、阿壩、涼山、馬邊等偏遠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州、市、縣30余所中學的在職英語教師。調查問卷設計了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現(xiàn)狀、是否參加過新課程培訓、培訓需求,實施英語新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等五大部分,合計28個調查項目,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期間向調查對象發(fā)放了500份問卷,收回212份,其中有效問卷202份。

      (二)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

      1.中學英語教師中年齡段在20-29和30-39歲的共占76%左右,表明中學英語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趨于合理,中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shù)比例,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力量,也是新課程師資培訓的主要對象。

      2.我省民族地區(qū)中學英語教師具有??飘厴I(yè)文化程度的占50.5%,具有本科畢業(yè)文化程度的占49.2%,甚至還有0.3%僅只有高中學歷。所以,一半的教師需要提高學歷層次,才能很好地實施英語新課程。

      3.雖然新課標已頒布和實施六年多了,我省新課程培訓有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和縣級多種形式,但在民族地區(qū)仍有約28%的中學英語老師從未參加過任何級別的新課程培訓,無人參加過國家級培訓。這說明對我省民族地區(qū)教師新課程培訓工作還需繼續(xù)加強,讓新課程理念能夠真正融入教師們的思想觀念中,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4.培訓模式需求數(shù)據(jù)顯示,教師選擇觀摩教學的最多,占70.3%;其次是選擇教學實踐,占55.4%;選擇交流討論、觀看教學錄像、專題講座、參觀考察均達40%以上。表現(xiàn)出民族地區(qū)教師注重教學實踐。因此,要組織好民族地區(qū)教師培訓工作,就要多重視切合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嶄新的教學理念去引導他們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能力。

      5.培訓內容有較為細致的分類,共包含16單項內容,力求做到具體、合理。數(shù)據(jù)顯示,期望通過實踐提高業(yè)務水平和語言技能如聽說能力達到了60%,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研討等方面的人次比例均超過了52%,學習多媒體運用占44%。而學習新課標提出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含的把“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和“學習策略”滲透到教學中的人次僅占24%,教研能力培養(yǎng)僅為25%。

      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為科學有效的培訓提供了依據(jù),在培訓中需幫助學員加強對新課程的學習和領會,進一步更新觀念,提高綜合素質與專業(yè)能力。

      三、英語新課程教師培訓模式的創(chuàng)新

      (一)培訓模式的設計思路與原則

      通過大量的調查、分析及研究,筆者認為教師新課程培訓模式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針對性強: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民族地區(qū)英語教學實踐,引導參培教師針對自己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困惑進行探討;深入理解英語新課標,提高實施新課程的實際能力和教學水平。

      2.理論結合實踐:理論學習要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理論應盡可能地使用具體的教學實例進行闡釋。

      3.學員主動參與:培訓模式要營造學員主動參與的和諧、愉快的學習氣氛。培訓者由“知識的傳授者”成為“協(xié)作者”;傳統(tǒng)意義上的 “受訓者”成為“參與者”,主動參與研修。

      4.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參與者不僅進行理論探討,主要通過大量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新課程的改革思想、內容和措施,從而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教學方法。

      (二)培訓模式的設計板塊

      培訓模式包括以下幾大板塊:理論引領:專家講座觀摩學習:聽課、說課、評課教學實踐:學員講課合作交流:討論、交流與反思后續(xù)研修:總結、學習與提高。每個板塊有各自獨立的內容和程序,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彼此聯(lián)系。

      “理論引領”為“觀摩實踐”做理論指導;“觀摩實踐”印證“理論引領”;“教學實踐”與“觀摩學習”相互滲透;“教學實踐”與“合作交流”相互交融;“后續(xù)研修”為教師提供培訓后終身學習的交流機會,使之成為一個開放、發(fā)展的系統(tǒng)。五個板塊形成教師培訓模式整體結構,共同發(fā)揮作用。

      (三)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主要分為:1.英語新課程理念;2.英語專業(yè)知識鞏固與拓展;3.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探討;4.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教學中運用;5.教學科研方法指導等板塊,設計菜單,根據(jù)學員需求選擇。

      (四)培訓模式的操作方法

      1.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培訓方案,學員培訓前填寫問卷調查表,召開學員代表座談會和培訓專家座談會征求意見,了解學員需求。

      2.聘請省內外對新課程有較深入研究的專家及民族地區(qū)中學優(yōu)秀中學一線教師作專題講座,專家理論引領學員參與專題研修,師生互動、合作探討。

      3.理論研討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每一專題在理論研討的基礎上,到中學觀摩與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課,課后任課教師說課、專家點評、學員討論,反思總結。

      4.加強學員的交流和反思。采取學員小組活動,集體備課、講課、評課,出簡報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等。通過學習、合作與交流,共同探究新課程實施策略。

      5.落實培訓的評估與改進。每天學員填寫培訓反饋表,收集意見及時改進和提高。

      6.建立學員檔案,與學員保持長期聯(lián)系,搞好繼續(xù)教育和終身教育,提高和加強教師的自主發(fā)展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教學與科研。

      四、培訓模式的實踐

      此培訓模式從2004年開始摸索與實踐,在四川省民族地區(qū)初中英語教師培訓、四川省民族地區(qū)中學英語學科帶頭人培訓、四川省民族地區(qū)初中/高中骨干教師培訓、四川省民族地區(qū)英語培訓者培訓等十余次培訓中運用,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與完善,共計1 000多名教師參加了培訓,培訓模式與效果受到了參培教師的好評。反饋信息表明:該培訓模式指導思想明確,目標具體,針對性強,理論結合實踐,學員在參與式的氛圍中,學習、觀摩、交流與實踐,克服了畏難情緒,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新的認識,更新了觀念,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了英語專業(yè)化能力與教學能力,帶動了當?shù)刂袑W英語教學改革,為促進四川省中學英語新課程的實施正做出積極的努力。

      隨著時代的前進,教師需要與時俱進、終身學習以適應社會的要求?!敖處煱l(fā)展貫穿職業(yè)生涯的全過程,它通過反思、探索教學實踐實現(xiàn)。”(王家芝,2008:34)教師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沒有一個師資培訓模式能滿足所有教師的需求,培訓模式應根據(jù)培訓的目的和要求而做出靈活的改變,需要不斷更新。師資培訓工作的宗旨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化能力,使之適應特定的時代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我們教師教育培訓者不斷學習并在實踐中探索。

      參考文獻:

      篇5

      消息一:

      3月7日,在銅梁縣初中生物學科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比賽中,巴川中學況丹老師技壓群雄,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

      消息二:

      3月9日上午,重慶市教育學會評價專委會工作研討會在巴川中學召開。

      消息三:

      3月13日,由銅梁縣教科所組織的銅梁縣2014年初中英語教師優(yōu)質課大賽在銅梁巴中落下帷幕,我校張黎老師以精巧的教學設計、靈活機智的課堂榮獲一等獎的第一名。

      消息四:

      3月24日,銅梁縣教委首批授牌的名師工作室“李永紅名師工作室”邀請江蘇名師徐杰作客巴川中學,開展“精細化閱讀教學”的主題教研活動。

      消息五:

      3月27―28日,銅梁縣地理優(yōu)質課比賽落幕。巴川中學梁艷、周穎老師雙雙榮獲大賽一等獎。梁艷以飽滿的精神、陽光的笑容帶領學生、評委和現(xiàn)場聽課的老師開啟了一次美妙的臺灣之旅。她的整個課堂教學設計新穎,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出優(yōu)秀的個人素養(yǎng)與教學智慧,從參賽的優(yōu)秀教師中脫穎而出,喜獲一等獎的第一名。

      消息五:

      3月,彭水縣全部初中學校的117名行政干部赴巴川中學開始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3月16日,第一期影子研修班舉行開班典禮;3月23日,第二期影子研修班舉行開班典禮;3月30日,第三期影子研修班舉行開班典禮。

      消息六:

      3月31日,黑龍江北安教育局、重慶白市驛一中、萬州中學、觀音橋中學、銅梁永嘉中學、東城中學等單位到我校聽課交流學習。

      ……

      校園萬千,為何巴川一花獨艷?引眾人競相來參觀;教研每個學校有諸多經驗,巴川中學學科組建設究竟有何秘訣?我們不妨采訪幾個人問問原因。下面請看――

      新聞采訪

      采訪一:

      采訪對象:2014年縣初中英語教師優(yōu)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獲得者張黎

      采訪記要:

      問:請問張老師,今年是你到巴川的第幾年?

      答:這是第四的一年。

      問:你在第四年就取得了這么優(yōu)異的成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學校集體優(yōu)秀,為我的學習和借鑒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其次是我們的學科組團隊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本次我能獲獎,是我校教師在各級賽課斬獲大獎的縮影,是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必然結果,也是英語學科組踐行“一師一課一團隊”的最好體現(xiàn)。

      采訪二:

      采訪對象:銅梁縣教委首批授牌 “李永紅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李永紅

      采訪記要:

      問:請問李老師,你覺得在全縣四個名師工作室中哪一個最能彰顯名師引領作用?

      答: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我這一個。

      問: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我們學校語文教師群體很大,三個年級加上小班有80來名老師;其次,這些老師大多很優(yōu)秀,學科組研究氣氛濃厚,在賽課、論文獲獎、文章發(fā)表以及中考成績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力;加之每年新加盟的年輕老師又多,學校開展的活動又多,我們彰顯名師引領作用既有平臺又有人氣;只要我們一組織活動,應者云集。

      采訪三:

      采訪對象:彭水縣高谷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何松濤(彭水縣學校干部赴巴川中學影子研修班第三期學員)

      采訪記要:

      問:請問何校長,一周下來,巴川中學哪一個方面讓你最有收獲?

      答:有很多收獲,他們的“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活動”有很大的學習借鑒作用,我回去后一定會在學校推行。

      問:你認為“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最值得借鑒的價值何在?

      答:首先,是學校各個學科的教研活動有了系列規(guī)劃,學科教研開展不盲目;其次,每一個教師都有主題發(fā)言,態(tài)度和水平如何,大家有公論;第三,每次教研活動有專題,這樣的學科組教研活動才能體現(xiàn)專業(yè)研討性,避免了學科教研活動淪為事務布置,這樣,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才能有保證。

      ……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工作,學科組建設又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學科組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樞紐,是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卓越課堂的核心抓手,是學校校本研修的主陣地。

      學科組既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搖籃,也是發(fā)揮教師集體力量、開展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組織形式,學科組的水平質量,構成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石。

      巴川中學在學科組建設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做法?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學校在學科組建設方面的幾個――

      典型經驗

      練內功――開展微型課題研究

      武學之道,內功是根本,蹲馬步,丹田吐納,一招一式看似平常,卻是一切卓越武功的基礎。我們學校一直倡導要培養(yǎng)老師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我們把培養(yǎng)老師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著力點就放在微型課題的研究上,我們把這個比喻為老師立足教壇武林的練內功。

      為何把微型課題研究提到這么高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微型課題研究主要是針對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或問題進行即時梳理、篩選和提煉,使其成為一個課題,為此展開扎實的研究,并致力于尋找困難與問題的解決;它的研究指向是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或問題,研究的目的是直接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服務。另一方面,微型課題研究的起點較低,要求不很高,參與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可以讓絕大多數(shù)的老師在研究中發(fā)展自己,提升自己。

      學校在微型課題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學科組要有80%以上的老師要參與課題研究,課題研究一般以一個學年度為一個周期,其中課題結題率要達到50%?;玖鞒淌牵簩W科教師提出研究的課題――教科處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行梳理調整,開出學年度每個學科的微型課題研究菜單――研究教師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并按要求寫出基本的課題申報表――研究教師――研究教師收集資料,進行總結提煉,寫出結題報告――教科處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行結題評審――學校對優(yōu)秀課題進行表彰獎勵,并納入“名師評價”。

      我們在微型課題研究中倡導“一師一課題,一年一課題;課題磨礪人,課題造名師”。

      定形式――“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

      鮮花需要顏色襯托,佛像需要黃金裝扮。從哲學意義上講,形式是內容之體現(xiàn),是事物內在屬性的外部表現(xiàn)。在強調內容重要的前提下,絕不能忽略形式的巨大作用,所以我們學科組教研活動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

      “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是指具有巴川特色的學科組教研活動,“三定”,指定時間、定地點、定活動主題和中心發(fā)言人;聯(lián)招考試學科的教研會每周召開一次,時間不少于兩節(jié)課,其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四個學科定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化學、政治、歷史、體育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節(jié)課;非聯(lián)招考試學科的教研會間周召開一次,時間不少于兩節(jié)課,一般都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節(jié)課。

      “三段式”,指一次教研活動分三個時段進行,第一時段為“讀書分享”,由責任人找來與近段時間教學密切相關的經驗文章讀給大家分享,可以讀原文,可以讀要點,更要說自己選擇的理由,從中得到的教學的啟示。第二時段為“專題研究”,由責任人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對學科某個教學重點或者難點的深入研究的體會,實際教學中的操作策略等;“讀書分享”和“專題研究”原則上在開學之初就做好規(guī)劃,明確每次專題研究的責任人。第三時段為“日常事務”,具體的事務有:教材分析,集體備課,評課、議課,考試研究,試題評析,日雜事務布置。

      “主題教研”,指在“專題研究”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一次教研會一個主題,這樣使得主題集中,中心明確。譬如語文學科“如何上好材料作文課?”,數(shù)學學科“中考24題的命題方向與解題策略”等。

      “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任務明確,要求細致,研究氛圍濃,可操作性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把學科教研會開成事務會。

      抓命脈――扎實做好教師培訓

      命脈者,比喻生死相關的事物也。就學校而言,學校的昌盛與衰落,教師是關鍵,而教師培訓就是命脈。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提出的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于中學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我們的教師培訓,形式多樣,有扎根高校的研究生學歷提高培訓,有借力主管部門的國培、市培,更看重的是立足校本的“教師職業(yè)規(guī)劃”、“藍結對師帶徒”,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以課會友”、“同課異構”等形式扎實做好教師培訓。

      數(shù)學學科組對新教師的培訓措施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因課指導

      聽課:新入職的教師每周聽課不少于5節(jié),原則上聽一節(jié)上一節(jié);

      視導:指導教師每周至少聽指導對象1節(jié)課,并及時進行點評;

      同課異構:每周的教研課均采取“同課異構”的形式,新、老教師上同一內容,上課前反復磨課,讓執(zhí)教者在磨課中成長。

      試題研究

      每一個數(shù)學老師在做完學生集體使用的同步課輔書外,還需另準備并同步做完《培優(yōu)競賽新方法》,再加每兩周做一套中考題,并寫出做題感悟。

      針對數(shù)學學科特點,除對“賽課”之外,學科組舉行 “賽題”比賽, 30歲以下和未教過畢業(yè)班的老師參加“做題大賽”,對大賽優(yōu)秀者進行單獨頒獎,其結果作為“名師評價”的校級物化成果。

      專題培訓

      規(guī)劃教師專題培訓,從全校數(shù)學組中遴選優(yōu)秀教師作專題講座。

      強化例(習)題教學研究

      每周一各年級備課組選取試題、指定教師,并將試題制成電子文檔和ppt,上交到教務處,然后由教務處統(tǒng)籌印制給數(shù)學老師。周二教研會時,負責講題的老師就講所選試題進行講解,然后集中對講題者進行點評;

      破關鍵――著實抓好命題工作。

      有人這樣形容過:教學圍繞考試轉,考試圍繞試題轉,試題就是教學的指揮棒?;诖耍覀冊谧ソ虒W過程中,特別重視抓好命題工作。

      首先,成立兩級命題小組

      學校命題小組有兩級,分校級和年級組級,學校教務處負責校級命題小組的工作,年級組負責年級組級命題小組的工作;成員的構成:先在學科組發(fā)動,由教師個人申報,然后學校、年級組根據(jù)報名情況擇優(yōu)組建。

      其次,提出具體的命題要求

      檢測內容:除初三復習階段外,其余考試命題一律以課標要求為準,在命題過程中堅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則;

      難度系數(shù):按7:2:1的比例系數(shù)命題,控制好兩端人數(shù),即控制不及格人數(shù)和高分段人數(shù),平均分控制在總分的80%左右;

      命題過程:命題人和審題人一起開展研討,依據(jù)命題雙向細目表,梳理知識考點,確定題量題型,確定難度系數(shù);命題人執(zhí)筆獨立命題;審題人獨立做題,然后依據(jù)命題雙向細目表進行審核修訂;試題使用后在學科組內進行評議和評價。

      試卷結構:七、八、九年級的周周清小檢測試題均按A、B卷設置,階段性考試試題一般按中考卷樣命制。

      第三,明確管理層級和程序

      篇6

      二、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

      課堂觀察目的性、系統(tǒng)性、理論性等特點使之成為研究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重要方法。通過對導入課、閱讀課、語法課、聽力課等課型的觀察,發(fā)現(xiàn)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為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課堂講述效率低、問題設置不合理、多媒體運用不恰當、教師對課堂把握不夠以及教師課堂用語不當?shù)取T谝淮纬跻簧蠈W期的英語公開課上,可以看出教師的準備是充分的,多媒體的使用也很熟練,但是面對系統(tǒng)學習英語時間不長的初一新生來說,教師的課堂用語有點復雜,雖然語速不快,學生仍然無法很好地接收教師傳達的信息,而教師為了讓學生明白,不停地重復教學內容,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反應,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出現(xiàn)了問題,課堂氣氛頓時變得壓抑,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也不是很自然,教師的教學顯得被動、單調。

      篇7

      引言

      日本教育家齋藤喜博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提問不僅涉及教學內容的重點,而且是教學進程中轉換的“關節(jié)”。恰當?shù)奶釂枺瑢W生來說,具有引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思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的作用。而現(xiàn)任的大多英語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的實際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了諸如在認識和操作上,忽視學生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層次偏低,課堂提問不平等,課堂上的“權威”文化及教師專業(yè)化知識欠缺等一系列問題。也正是由于提問行為的操作不當,因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英語教學中長期不能解決和正視的問題有效課堂如何真正有效呢?針對提問行為,筆者總結英語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有效解決。

      1.教師備課中要體現(xiàn)問題設計,教學過程中機智應對

      教師備課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從鞏固學生已有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能力出發(fā),對設計的問題要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紤]到全班學生,讓優(yōu)秀的孩子回答的時候有思維的體現(xiàn),讓后進的孩子有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習在班級里中等的孩子們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同時問題也要有一定的滲透性,由表及里,不僅能涉及對篇章的細節(jié)把握,還要滲透到教學中情感價值觀的實現(xiàn)。例如,筆者曾經在一節(jié)課堂中就觀察到有位老師在講Make Yourself Safe中,教師就針對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最后設計了一個問題: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met this accident?不僅升華了情感價值觀,還給了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就連后進生也很關注那些學生的回答。學生參與度在大大提高的同時,也讓教學效果增強了。

      當然,教學情境是千變萬化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實施自己的機械問題的操作。再比如,筆者觀察到一位老師,在給我們聽課教師準備的教學設計中,并沒有設計一個只是簡單的關于Yes/No的一般疑問句的問題。但在她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她針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個細節(jié)就向一位學生進行了“Did he say‘Sorry’to Bill?”的發(fā)問。當這位學生做了“Yes,he did”回答之后,這位老師給予了一些語言上的鼓勵。當時,聽課老師感覺到詫異,覺得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的深度和思考的價值,她在這里豈不是畫蛇添足。課后,這位教師才向我們解釋到,當時她注意到這位學生開小差,這個問題是為了引起這位學生的注意。這位教師課堂教學的機智就體現(xiàn)在她的提問中。

      2.提問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要求

      提問的問題選擇好了,并不是說就一定能保證課堂的良好氣氛和教學的有效進行,還要注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提問的趣味性和給予學生相關的真實語境,教師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考慮:

      (1)提問要體現(xiàn)思維

      教師提問在本質上講,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發(fā)展他們的認識能力,彰顯他們的思維高度。根據(jù)這些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進行啟發(fā)、引導。無論在問題的形式、內容,還是在學生的回答難度、伸縮等方面都要進行全盤綜合的考慮。對于那些正處在青春躁動期的孩子,我們要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積極思考方面多下工夫。同時所問問題如果更多地涉及他們的生活,就更能引起他們強烈的用英語表達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體現(xiàn)自己的思維,也讓孩子回答的時候有自己的思維。

      (2)提問要掌握好時機

      教師提問時只有分階段、分時機提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中學生有時對學習的知識指向目的不太明確,所以有些問題可以在學前提問,即在講授新課之前,問一些引導性、啟發(fā)性的問題或者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使他們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習。筆者曾經在一位老師的聽力課中注意到。這位教師在聽力之前并不像大多數(shù)老師一樣呈現(xiàn)自己創(chuàng)造的問題,而是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給了學生一些關鍵詞:A Traffic Accident,A Girl 13 years old,Hit by car。之后,她才向學生說:“These 3 words are about a story?And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story?”學生很興奮地回答:“Yes!”這個時候她又故弄玄虛地說道:“What do you want to know?”有位學生很激動地回答:“Who is the victim?”接著又有幾位學生問出了“What’s wrong with that girl?”等關于交通事故的相關問題。就在學生以為教師會告訴他們答案的時候,這位教師峰回路轉地說:“I also want to know those questions.OK,Let’s listen to the tape.”這個時候學生才恍然大悟噓了一聲,帶著這位教師機智且到位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問題進入了教學內容的學習。這位教師就是在學生學前先讓學生自己發(fā)問,同時還輔助自己的課堂提問幫助學生學習。

      (3)提問方式要多樣化

      教師提問時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只要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可以提單個學生,也可以小組討論,隨后進行報告形成觀點,可以給學生提供場景和語境,讓學生參與表演,還可以針對某個觀點,舉行辯論,等等??傊?,提問要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使學生活躍在各種問題之中,促進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結合語言背景建立真實語境,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聯(lián)想,開展真正的語言交際,由知識點過渡到實際生活中,再從實際生活回到知識框架中去,也就是課堂生活化,這是語言教學的終極目標。總之,就是通過多種課堂提問形式,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知識點自然而然地到達學生的腦子里,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3.要提問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問題難易適當

      提“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維,這需要教師根據(jù)課堂中學生學習的情況,發(fā)揮教學機智,既要在備課中有充分的準備,又要對一些不能滿足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需求的問題在教學實際中及時調整,設計的一些問題也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水平,否則,就會出現(xiàn)想說的孩子不會說的問題和課堂冷場的尷尬。所以,問題的難易把握很是重要。

      4.按學生的不同程度分配問題

      學生的智力、知識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應速度有快有慢,所以要按學生的不同程度合理地提出并安排問題。讓比較聰明的和自信的學生回答稍難一些的問題;讓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勵和幫助的學生回答稍容易的問題。這樣,程度好的學生會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認為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程度差的學生會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另外,問題要在班級中均勻分配。提問學生時教師要顧及學生面,不能每次都叫同樣的學生,每次都提問前面的幾個學生,等等。要考慮到各個角落的學生。有的教師提問很有規(guī)律,比如橫向或縱向或從第一個或從最后一個學生問起,等等,時間久了,學生掌握了規(guī)律,能猜出來下一個問題誰回答,這樣剩一下的學生就不認真聽了。筆者曾經就在一位老師的課堂上注意到,這位老師經常關注一位和幾位的學生的回答,甚至其他學生舉起手這位教師還是把問題留給了她所關注的學生,導致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上不僅出現(xiàn)了“呆坐生”“冷笑生”,而且給其他學生造成不利于學習英語的消極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均勻分配問題,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鍛煉能力,施展才干。

      5.提問時應該用支持和鼓勵的態(tài)度

      如果教師提問時用充滿責備和威脅、強硬的態(tài)度,就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造成恐懼心理,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提問時態(tài)度應該是喜悅、友好、輕松的。教師在提問時可以盡量使用像“Would you please tell us...?”“Would you like to...?”“May I ask you...?”等委婉而友好的語氣。對于回答得好的學生,可以用“Well done!”“Very good!”“You did a good job!”等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對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錯誤的學生,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I hop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Try it again.”等消除學生的自卑和恐懼心理,使學生樹立起信心。教師提問時盡量多使用體態(tài)語,因為教師的表情、手勢及姿勢能在課堂教學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教師的微笑讓學生感到親切可信;教師鼓勵的眼神可以讓學生消除恐懼,產生安全感;教師的手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更好地思考答案。另外,教師還要觀察和了解學生的體態(tài)語,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例如,學生在教師提問時低頭回避老師的目光說明他對問題理解得不是很清楚,害怕老師讓自己回答。教師在這時就應該給學生鼓勵的微笑和親切的目光,讓他放松心情,進一步思考。

      6.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理論素養(yǎng)

      從區(qū)域的角度組織各種培訓班,從教育理論、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三個方面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技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具體做法:

      (1)學習和研討英語《課程標準》,用課標的理念指導實際教學,將課標中的理念物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2)進行各種不同課例研討和實踐,促進教師課堂提問行為有效性,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

      (3)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優(yōu)秀的教師的成長取決于課外而不是課內。教師只有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才能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教育行為,增強教育效果。教師研究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的基本方式是反思。教師可以通過寫課后小結、教學案例、教學札記、教學故事等來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自己的提問行為,審視自己的成長過程。

      參考文獻:

      [1]陳瑤,著.課堂觀察指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