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精品在线视频,思思96精品国产,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亚洲成在线a

  • <sub id="y9mkp"></sub>
    <sub id="y9mkp"><ol id="y9mkp"><abbr id="y9mkp"></abbr></ol></sub>

    1. <style id="y9mkp"><abbr id="y9mkp"><center id="y9mkp"></center></abbr></style>
      <legend id="y9mkp"><u id="y9mkp"></u></legend>
      <s id="y9mkp"></s>

      統(tǒng)計學和統(tǒng)計學原理模板(10篇)

      時間:2023-07-16 08:23: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統(tǒng)計學和統(tǒng)計學原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統(tǒng)計學和統(tǒng)計學原理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1.河池學院碩士專業(yè)學位建設基金課題(2015YTB005);2.河池學院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項目(2015KTJY11);

      3.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KY2016LX279)

      引言

      比較法教學[1]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內容的相互聯(lián)系和區(qū)別,促使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邏輯思維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那樣:“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適當地運用比較法,可使學生觸類旁通、溫故知新.因此,對于概念較多、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比較法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教學法[2]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案例的研究、思考、剖析和辯論,并就問題做出判決的一種模擬性的教學活動.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所說的那樣:“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巧妙地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使學生達到主動參與、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對于內容晦澀難懂、易感枯燥乏味又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應采用案例教學法.

      統(tǒng)計學原理》是統(tǒng)計學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其對學生統(tǒng)計意識的形成和后續(xù)課程的掌握都有較大的影響.它應用性廣、理論性強、內容晦澀難懂,常讓學生無從下手,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可為了提高考試通過率,在現(xiàn)行的統(tǒng)計學原理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無疑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為此,我們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及培養(yǎng)目標,將比較法和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統(tǒng)計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

      一、統(tǒng)計學原理比較法

      統(tǒng)計學原理的比較法教學,是指教師在統(tǒng)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由此及彼、溫故知新,從而加深對統(tǒng)計學概念、原理的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通過比較法,可使學生溫故.例如,在學習完相對指標時,讓學生將所學的結構相對指標、比例相對指標、比較相對指標、動態(tài)相對指標、強度相對指標及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這六種相對指標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知識框架的掌握和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溫故的目的.

      通過比較法,可使學生知新.例如,在學習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時,可將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與逐期增長量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可使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個概念的相同點是均涉及報告期水平和前一期水平,不同的點是前者是進行除法運算,后者則是減法運算,從而體會新舊概念的內在聯(lián)系,達到知新的目的.

      二、統(tǒng)計學原理案例教學法

      統(tǒng)計學原理的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在統(tǒng)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一定的實際案例,并加以研究、思考、剖析和辯論,進而加深學生對統(tǒng)計學概念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通過案例教學法,可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在學體、總體單位和標志、指標這兩組概念時,可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情境,將生硬的概念轉化為形象的生活情境,從而達到理解基本概念與原理的目的.

      通過案例教學法,可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統(tǒng)計調查問卷時,可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施問卷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興趣;又如,在學習相關和回歸分析時,可指導學生運用一些常用的統(tǒng)計軟件,如Excel、SPSS等,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比較法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實例

      在本節(jié),我們引入文獻[3]中的例子,介紹比較法和案例教學法在統(tǒng)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數據:2005年全國各省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支出情況,資料來源:《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06》.

      問題:(1)試分析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支出之間的相關關系;

      (2)試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并解釋參數的經濟意義.

      分析首先運用比較法,讓學生比較函數關系和相關關系的區(qū)別,以明確問題的處理方向.然后運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運用SPSS軟件親自錄入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結果,以達到最終目標.

      解答(1)根據經濟學理論,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支出之間是有相關關系的,且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自變量,人均支出為因變量.

      將數據輸入SPSS中,通過選擇“圖形舊對話框散點/點狀簡單分布”來繪制簡單散點圖,所得圖形如下:

      人均支出與人均可支配收入散點圖

      從圖可以看出,居民的人均支出與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呈現(xiàn)正線性相關關系.

      (2)在SPSS中,通過選擇“分析回歸線性”,進入線性回歸操作界面.然后將

      人均支出選入“因變量”框,而人均可支配收入選入“自變量”框.有關結果如下:

      由表1和表2可知,相關系數R=0.978,兩變量呈現(xiàn)高度相關,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對人均支出產生了顯著影響,故可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由表3可得到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為:

      y^=346.046+0.728x.

      該方程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支出將平均支出0.728元.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0元時,人均支出為346.046元,于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可認為2005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平均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是346.046元.

      結束語

      《統(tǒng)計學原理》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均較強的課程,本文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及培養(yǎng)目標,探討了《統(tǒng)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的比較法和案例教學法,以進一步推進該課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由此及彼、溫故知新、掌握對概念原理的理解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對其邏輯思維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綜上,教師在《統(tǒng)計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及培養(yǎng)目標,巧妙地運用比較法和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篇2

      案例

      例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將雙手舉于胸前,并讓掌心朝下,引導學生給10個手指從左向右編號,并命名為:1號寶寶(左手小指)、2號寶寶(左手無名指)……10號寶寶(右手小指)。然后,一邊給學生講故事,一邊引導學生做游戲。

      師:請把1號寶寶動一動,再把它收回去。

      生:收回去了。(同學們高興地收回左手小指,等待游戲的發(fā)展)

      師:大家看看,1號寶寶回家,還有幾個寶寶在活動?

      生:9個。(幾乎是異口同聲)

      師:1號回家后非常難過,因此它剛開始游戲就被打發(fā)走了,它在家里又哭又鬧,他們的媽媽是一位偉大的魔術師,他給了1號寶寶超人的力量,并告訴它“你現(xiàn)在出去站在數位表的十位上,而其他寶寶只能站在個位上”。1號寶寶高高興興地出來了,這是離他最近的2號寶寶看見1號寶寶站在比自己高的位置上,知道是媽媽的杰作,它趕緊跑了回去。同學們!請動動自己的手指,讓2號回家,看看現(xiàn)在是多少?

      (學生積極收回左手無名指,并仔細數數。)

      生:9!

      生: 不對,是18!因為1號在十位。

      生:對!是18?。ɑ腥淮笪颍?/p>

      師:2號寶寶回家后,他在媽媽那里得到和1號相同的威力。當他再出來時,離他最近的3號寶寶趕緊跑回家了。同學們!動起來!咱們讓3號寶寶回家??纯船F(xiàn)在是多少啊?

      生:27!因為3號左邊是2個手指,右邊是7個手指。(學生自如的收回左手中指,并積極回答問題。)

      師:對!對!對!你真聰明!你們能讓剩下的寶寶逐次回家,看看數字的變化嗎?

      ……

      這是學生已經能自如的做游戲,并且同桌自由合作,互相交流手指伸縮引起的數字變化……

      生:??!我知道了,這是9的乘法口訣!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 昨天我預習了9的乘法口訣。

      師: 咱們翻開書看看。(同學們急急忙忙地翻書,老師饒有興趣地欣賞著自己的學生)

      師: (看著學生眉頭緊皺,隨即點撥)“一九得九”和1號寶寶回家沒有關系嗎?

      生:奧!1號回家還有9個,就是“一九得九”!(教師的點撥讓學生恍然大悟,同學們自發(fā)地做游戲,并大聲讀口訣……)

      生:我能背下去了!

      生:我背不下去,但是我看看手指就能想起來。

      生:哈哈!原來9的乘法口訣就在我的手上?。?/p>

      篇3

      1.心血管病研究所

      所 長 孫宗全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副所長 廖玉華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于1980年經衛(wèi)生部批準正式成立,是國內最早設立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單位之一。下設心內科、心外科、超聲影像診斷科。技術實力雄厚,有156名醫(yī)技護人員,其中正、副教授45人,博士生導師15人,承擔國家、省部級多項重大研究項目。

      醫(yī)療特色:①復雜先心病的矯治、瓣膜外科、夾層動脈瘤切除、冠脈搭橋、心臟移植等手術;近年開展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不停跳冠狀動脈移植術、卡布洛(Cabrol)手術、嬰幼兒心臟直視手術、微創(chuàng)心臟手術。②冠心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③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治療慢性心率失常。④心電生理、病理檢查。⑤非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⑥高血壓、肺動脈高壓、自身免疫性心血管病的治療。⑦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康復治療。⑧心臟超聲檢測和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狀況、心功能評估。

      2.血液病治療研究所(湖北省重點學科 湖北省領先項目)

      所長 宋善俊教授 博士生導師 副所長 鄒 萍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國內著名的血液病治療研究單位,現(xiàn)擁有8個研究室及實驗室,設有國內一流的骨髓移植部,其技術和人才實力處于國內領先行列。在血栓與止血領域中,先后承擔了16項科研課題,完成了國家“八五”攻關項目“血栓形成諸因素與冠心病發(fā)病及防治關系的研究”。沈迪教授等研究的“一組新型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項目,被國內專家建議命名為“沈迪氏病”,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及衛(wèi)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醫(yī)療特色:①凝血障礙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治。②白血病的診斷與治療。③骨髓移植和異體基因骨髓移植,臍血移植、造血干細胞移植等。④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腫瘤。

      梨園醫(yī)院建于1979年,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的第三附屬醫(yī)院和第三臨床學院,也是國家衛(wèi)生部直屬三級醫(yī)院。院內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老年醫(yī)學研究所、湖北省老年醫(yī)學研究所。該院集醫(y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教學于一體,尤具老年病醫(yī)療特色,是湖北省十大綜合性醫(yī)院之一。在心血管、高血壓、呼吸、消化和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等疾病的治療、康復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尤其對老年病的治療和預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治療方法。

      近幾年發(fā)展建設了“瘡瘍骨病??啤?、“手外科”、“藥物依賴治療”、“精神科”、“腫瘤熱療”、“老年病科”等特色專科。多次被評為衛(wèi)生部、省市老年保健先進單位。

      任院長 白明,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湖北省內科學會委員,中華醫(yī)學會湖北省呼吸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yī)學會中國醫(yī)藥衛(wèi)生學會副會長。

      篇4

      1.引言

      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和精神,職業(yè)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必將迎來又一次大發(fā)展。教育信息化工作迫切需要融合各類新型信息化支撐手段,有效推動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主流工作的全面開展,推動各項體制機制的改革與深化。目前針對電子圖書、精品課程、教學資源、教務管理等大眾化的通用應用平臺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標準化產品和產業(yè)鏈,但針對那些有著特殊需求、很難形成標準的應用平臺,勢必走自主研發(fā)或定制之路。高職院校特別是民辦院校,由于資金、規(guī)模等諸多因素,就非常有必要結合自身的應用需求,從應用開發(fā)著手培養(yǎng)研發(fā)團隊,即推動了信息化應用平臺的建設,又培養(yǎng)了研發(fā)團隊,也提高了教學水平。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的一輪教學改革中,作為一所優(yōu)秀的高職院校,我們提出了“重視平時考核、淡化期未考核”的新思路,全面開展考核改革,貫徹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結合,推行階段考核和項目考核,從而有力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平時考核與以期末考核相比,更能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也符合以育人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很細致的過程考核必然需要有效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撐來全面評價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技術層面上保證最終的評價是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能全面量化考核高職教育教學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個別學校已經嘗試在自己研發(fā)和使用管理平臺,但目前還沒有成熟的通用的過程化考核平臺,由于應用的特殊性也導致了企業(yè)不愿投巨資研發(fā)通用平臺,除非學校愿意出資定制。因此,我認為研發(fā)一個能全面映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的平時成績考核管理系統(tǒng)就非常有必要了。

      2.系統(tǒng)設計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平時成績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任課教師制定規(guī)則和形成分數的,在課程結束以前,學生不能及時知道自己的得分和獎懲,并行的其他任課教師也不知道別的老師對相同學生的評價如何;在課程結束以后,這個平時成績也就失去了意義,沒有延續(xù)性和連貫性,評價基本都是由教師完成的。今天,我們對平時成績的定義范圍更加寬泛,是指涵蓋教育、教學全過程的任何一個可評價方面,它不僅包含課程、課堂,還包括課外、生活和各種活動。因此,我們要設計的是一個開放的、靈活的、可個性化的平時成績考核管理系統(tǒng)。

      2.1平時成績考核的概念模型設計

      高職院校學生平時成績考核管理系統(tǒng)的研發(fā),以廣廈學院各專業(yè)、各課程的教學過程管理為研究對象,分析各課程在平時成績考核方面的思路、方法、內容,并與同類院校教學評價相比較后,形成了能客觀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態(tài)的概念模型用于系統(tǒng)開發(fā)。平時成績以“課程”為基本管理單元,以“項目”為基本評價單元,以“學期”為基本時間單元。任何一個“學期”的任何一門“課程”,都可以自定一組可量化評分的“項目”,從而動態(tài)的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得到客觀公正的平時考核成績。

      2.1.1 設計“課程”模型。課程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計劃內”的課程,另一種是“自定義”課程。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所有課程,有相對固定的開設學期、專業(yè)、班級,可以直接從教務管理或數據中心獲取相關信息,我們稱之為計劃內課程。一些選修課、培訓課、社會實踐、德育考核等教育教學內容,由于沒有固定的學期、專業(yè)、班級,沒有已知的參與人員,我們稱之為自定義課程。任何一個需要過程性評價并最終得到成績的過程,都可以被設計為“課程”。課程模型包含類型、名稱、ID、學期等屬性。

      2.1.2 設計“項目”模型。每一門課程由于教學方式、方法和過程的不同,其評價的內容、次數、標準、分值比例必然不同,我們不可能設計一個普適性的評價體系來適應不同的課程,因此,我們把課程中每一次評價設計成一個“項目”,一門課程的評價體系由一組項目構成。項目可以是對遲到、早退、曠課的扣分(考勤項目),也可以是課外作業(yè)、學習報告、課堂表現(xiàn)等加分項目,任何需要納入平時考核的內容都被設計為“項目”。項目包含名稱、ID、分值(或比例)、所屬課程等屬性。

      2.1.3 設計“學期”模型。學校通常都有學期這個概念,隨著開設課程和開設時間的靈活性,一般意義上的學期已經不再適用于系統(tǒng)中的課程模型,例如假期培訓課程、臨時開設的講座課程等。我們把課程的起止時間定義為“學期”,教師可以自己定義學期。在學期的起止時間內,具有該屬性的課程可以對平時成績進行考核(即增刪改查),在此起止時間之外,具有該屬的課程僅可以對平時成績進行統(tǒng)計查看(即查詢)。學期模型包含名稱、ID、起始時間、終止時間等屬性。

      2.2 平時成績考核的功能模塊設計

      該系統(tǒng)基于學習全過程的管理,以課程為管理單元,以考勤、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階段項目、課程作品等為內容,可定制各項考核指標的分值比例。系統(tǒng)功能模塊設計如下:

      2.2.1 教師信息管理

      教師是該系統(tǒng)的主要用戶之一,是對課程的平時成績進行考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因此系統(tǒng)需要有教師管理功能。教師基礎數據由系統(tǒng)管理員批量導入。教師登錄系統(tǒng)并完成補充電子郵件、修改密碼后,該帳號激活并自動添加到用戶帳戶表中,并開始擁有平時成績考核管理功能。教師信息管理,應包括教工號、姓名,電子郵件,初始密碼等。

      2.2.2 學生管理

      學生是該系統(tǒng)的評價對象和主要用戶之一,與教師、課程有關聯(lián)。學生基礎數據由系統(tǒng)管理員批量導入。學生登錄系統(tǒng)并完成補充電子郵件、修改密碼后,該帳號激活并自動添加到用戶帳戶表中,并開始擁查看自己的成績和教師賦予其的其它評分功能。學生信息管理,應包括學號、姓名、班級、電子郵件,初始密碼等。

      2.2.3 課程管理

      以課程模型設計為依據,“計劃內”的課程由系統(tǒng)管理員批量導入,是基礎數據,教師公用;“自定義”課程由教師在使用系統(tǒng)時自行添加,是私有數據。將兩類課程分開管理,可以提高系統(tǒng)的靈活性,實現(xiàn)數據共享程度的最大化。

      2.2.3.1 “計劃內”課程管理,應包括課程代碼、課程名稱、學分及所屬專業(yè)等。

      2.2.3.2 “自定義”課程管理,應包括課程代碼、課程名稱、學分、所屬教師等。

      2.2.4 平時成績考核項目管理

      在“學期”的起止時間內,對“課程”按其所定義的一組“項目”進行評分,并最終形成過程性的考核評價得分,是該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該模塊的功能設計如下:

      2.2.4.1 按“學期”模型管理課程的起止時間,是創(chuàng)建它的教師的私有數據。學期管理應包括學期名稱、起始時間、終止時間、所屬教師等。

      2.2.4.2 教師選擇“計劃內”課程或添加“自定義”課程作為考核的管理單元,為課程選擇“學期”作為考核的起止時間??己苏n程管理是與教師相關的私有數據,應包括考核ID、課程代碼、學期、所屬教師等。

      2.2.4.3 教師為課程選擇相關的學生作為考核的對象,應包括考核ID、學生學號等。

      2.2.4.4 教師為課程設定一組“項目”構成該課程的評價體系,考核項目管理應包括項目ID、項目名稱、分值、比例、可評價的次數(一交性或多次)等。

      2.2.4.5 針對評分項目可,設定學生評分小組參與階段項目、課程作品等重要環(huán)節(jié)的評分工作,有助于評價更科學、合理、全面。教師為“項目”選擇評分組成員,被選擇的評分組成員登錄系統(tǒng)后,可參與該項止的評分活動,該項目的最終得分按系統(tǒng)設定的算法進行統(tǒng)計得出(例如取平均分)。

      2.4.4.6 系統(tǒng)應設計實現(xiàn)教師以一次課為時間單位對考核項目進行累積式評分的功能,真正實現(xiàn)了基于教學過程的全面考核。

      2.3 用戶角色及權限控制

      該系統(tǒng)的主要用戶是教師、學生和管理員三類角色,從平時成績管理的過程來看,設計他們擁有的主要權限如下:

      2.3.1 教師:組織平時成績考核,即自行選擇或添加課程,為課程設置學期;設置與課程相關的學生;設置課程的考核項目;為考核項目設置評價小組;管理評分,查詢統(tǒng)計結果等。

      2.3.2 學生:查看自己的平時考核成績,參考教師賦予的考核項目評分。

      2.3.3 管理員:批量導入教師、學生、課程等公有數據,對系統(tǒng)進行維護。

      2.4 體系結構及系統(tǒng)架構設計

      用戶在使用平時成績考核管理系統(tǒng)時,可能在教室、實踐場地、辦公室等任何場所,可能在課堂上、課外、假期等任何時間,可能會使用PC或任何類型的移動終端。隨著無線網絡覆蓋日益全面、移動終端已經普及,本系統(tǒng)更傾向于采用基于Web Server的B/S模的體系,PC上無需安裝冗余應用,移動終端上無需APP,用戶通過任何一種Browser即可登錄并使用系統(tǒng)的全部功能。

      系統(tǒng)開發(fā)采用成熟的.NET平臺和SQL Server數據庫,Service部署于內部網絡中心并與Internet互聯(lián),用戶只需通過域名地址即可訪問服務器,名稱解析對用戶而言是透明的。

      3.結論

      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能過設計“課程”、“項目”和“學期”三個核心概念模型,使得不同專業(yè)、不同類型的任何一門課程,都可以在該系統(tǒng)中定義自己的平時成績考核評價體系,使該系統(tǒng)成為一種開放的、靈活的、可個性化的平時成績考核管理平臺。使用數據庫技術即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又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的共享程度,對私有數據進行了結構化設計,使得不同的評價體系有了統(tǒng)一的管理平臺。在程序邏輯上使用“學期”這個自定義的起止時間與特定課程和教師相關聯(lián),自動控制評價的增、刪、改、查等功能,提高了程序的智能化程度,減小了用戶操作的復雜性。使用SQL強大的查詢和統(tǒng)計功能,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全面評價有了連續(xù)性,學生可以隨時關注自己所有已經產生的過程性評價,并參與到評價小組中去,促進了平時成績對學習態(tài)度的促進意義。任何一個教師可以獲取其它教師對自己學生的每個評價,全面了解學生的各方面評價,對于因材施教、個別輔導等方面提供了更高的精準性。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還需要針對過程性評價產生的新理念、新方法加以研究,進一步改時該系統(tǒng)的靈活性、提高其通用性。

      參考文獻:

      [1]劉偉波,賈天俊,李明娟.模糊綜合評判法在大學物理實驗平時成績評定中的應用[J].實驗室科學,2015(01):223225

      [2]鞏遠航.基于過程管理的大學生平時成績量化管理模型的研究與實施[D].華中師范大學,2015(05)

      [3]楊黎麗.學生成績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09(02)

      [4]何立富.高職院校學生平時成績管理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5(24):7475

      [5]華創(chuàng)立,康鮮菜.基于web的外貿企業(yè)資金流管理平臺的設計[J].電腦與電信,2014(12):3133

      基金項目:

      2015年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課題《高職院校學生平時成績考核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和開發(fā)》(項目編號:教改類25)

      篇5

      中圖分類號:P231.5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目前,大部分高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已經提高到一定的認識高度,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生活以及思維方式被日益增多的信息化應用所改變,引發(fā)了教育領域的一場新的革命。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第一,在高校仍然有很大的一部分具體的工作流程保留著老舊的工作模式,與信息化時代對高校的要求格格不入。第二,就高校數字化校園應用系統(tǒng)本身而言,會因地、因校、因時而產生不同的需求,故該系統(tǒng)也會因地、校、時而異。第三,目前已有的這類系統(tǒng)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重網絡輕數據,重硬件輕軟件,重投資輕管理,重建設輕集成,技術不統(tǒng)一,缺乏規(guī)范,子系統(tǒng)間各自獨立而缺乏協(xié)調工作……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注意和解決。

      鑒于上述情況,以網絡為平臺,為工具,開發(fā)各應用子系統(tǒng),加強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我??蒲械闹攸c。

      學生退學、參軍以及畢業(yè)要辦理離校手續(xù),我?,F(xiàn)采用的是人工操作,學生需要手持《離校通知單》,到圖書館、后勤處、學生處等多個部門辦理相關手續(xù),排隊,等候,整個過程異常繁雜,且效率低下。另外,離校學生信息的準確統(tǒng)計和查詢也成為困擾各職能部門的難題。所以,離校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對我校有實用的不可替代的價值,開發(fā)出一套符合本校實際和現(xiàn)代化高校學生離校管理的應用系統(tǒng)是我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正文

      1、系統(tǒng)研究意義

      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簡化、優(yōu)化了學生辦理離校手續(xù)的整個業(yè)務流程。離校系統(tǒng)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學生到與之相關的部門去辦理手續(xù),而且能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步驟。最終辦理的結果也可通過本系統(tǒng)實時查詢,大大提高辦理效率。

      從學校各職能部門角度出發(fā),離校手續(xù)的辦理、離校學生信息的準確統(tǒng)計都使用離校系統(tǒng)實現(xiàn),可簡化整個業(yè)務流程,并且相關的查詢模塊還能夠提供實時的查詢、跟蹤和統(tǒng)計,離校學生信息的管理與查詢更加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和自動化,不但減小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而且方便日后的信息查詢。

      2、系統(tǒng)功能分析

      根據我校離校的流程特點與功能需求,本系統(tǒng)應實現(xiàn)分模塊制作系統(tǒng),分為系統(tǒng)維護模塊、離校預處理模塊、學生自助服務模塊、離校手續(xù)辦理模塊以及查詢統(tǒng)計模塊等,實現(xiàn)如批量學生信息錄入、部門信息錄入、部門管理員信息錄入、離校學生信息按部門查詢、離校學生信息審核、離校學生申請、學生離校單查看等功能。另外,還應特別注意:

      1)、學生離校前,學校系統(tǒng)管理員根據離校的流程、環(huán)節(jié)、日程安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辦理人員等信息,對學生和部門信息進行初始化設置。所以,本系統(tǒng)應設置為支持對學生信息及部門管理員信息的批量導入。

      2)、在離校業(yè)務的具體辦理過程中,由于辦理時間分散,辦理周期長,通常需要涉及到多個部門,例如學生處、教務處、圖書館、飯卡中心以及財務處等。所以,本系統(tǒng)應設計為:能讓各部門管理員通過各自的登陸權限審核學生的離校信息。

      3)、本系統(tǒng)還應提供完善的學生信息查詢和統(tǒng)計分析功能,供各級管理人員實時了解學生的離校情況,協(xié)調資源分配。學校各級管理部門也可隨時查詢離校各項工作的進程,以此進行決策、調控。

      我本次構建的 高校離校系統(tǒng),將使用 Web 的 Browser/Server 架構,選用SQL Server 2005的數據庫,其客戶端、服務器端和數據庫端各層次間的應用程序相互獨立,著重實現(xiàn)批量學生信息錄入、部門信息錄入、部門管理員信息錄入、離校學生信息按部門查詢、離校學生信息審核、離校學生申請、學生離校單查看等功能。

      3、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該離校系統(tǒng)以現(xiàn)有的學校校園網為載體,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離校業(yè)務的辦理,充分體現(xiàn)數字化校園安全、簡便、快捷、準確的特點。

      該系統(tǒng)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

      (1)準確性要高:離校學生信息由系統(tǒng)管理員批量導入或學生個人申請后經管理員批準后方才同意進入離校流程,這樣可保證學校各職能部門所得到的離校信息的同步性和準確性,該信息可長時間保存,以備查詢,并且要充分保證離校學生信息的準確無誤。

      (2)要有序、快捷高效:學生離校業(yè)務的辦理可以通過查看離校通知單進行查詢,所需要辦理的業(yè)務一目了然,并且未通過審核的部門,一定要以醒目方式標示出審核未通過的原因,使得整個離校流程有章可循。部門管理員在審核完學生需要辦理的業(yè)務后,只需要登陸合法賬號,按照相應的操作提示,通過鼠標即可完成相應的操作,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離校系統(tǒng)機動、靈活、快捷的特點。

      (3)安全性:系統(tǒng)要采用多項安全措施,以充分保障系統(tǒng)的順利運行。如: 設置用戶口令,設置管理員權限,采用 session 記錄用戶的操作信息等,三層網絡架構等。

      為解決這些關鍵問題,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要:

      1、學習和分析 2.0 的特性,并將其在系統(tǒng)開發(fā)中得到具體應用。

      2、采用 SQL Server 2005來支持分布式應用,實現(xiàn)并發(fā)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把良好的數據庫設計作為這個項目的重要支持。

      3、采用模塊化設計,將整個系統(tǒng)劃分為公有模塊、總管理員模塊、部門管理員模塊和學生模塊等功能模塊。系統(tǒng)功能完備實用,用戶權限劃分合理,操作簡便、界面友好,完全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

      4、嚴格按照三層架構的模式來構建系統(tǒng),實現(xiàn)更高水平的靈活性、安全性和可擴展性。

      具體研究過程中,我們應按照軟件工程規(guī)范,首先進行高校離校系統(tǒng)的需求分析,進行系統(tǒng)的總體設計,根據系統(tǒng)主要功能和模塊繪制出系統(tǒng)管理員和部門管理員用例圖,指出系統(tǒng)實體類、邊界類以及控制類所包含的主要內容。然后,從數據庫的設計原則和規(guī)范化的角度來進行數據庫的設計,并進行數據庫服務器的配置與連接。最后進行系統(tǒng)的具體實現(xiàn),主要從公共登陸界面的共有模塊、部門管理員審核模塊、系統(tǒng)管理員系統(tǒng)維護模塊以及學生登錄模塊等實現(xiàn)系統(tǒng)。

      4、開發(fā)環(huán)境:

      開發(fā)模式:B/S 模式

      程序開發(fā)工具 Visual Studio 2005

      程序開發(fā)語言

      數據庫開發(fā)工具 SQL Server 2005

      靜態(tài)網頁設計工具 Dreamweaver

      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 Windows xp sp2

      網絡服務器 IIS 6.0

      篇6

      美國心理學家帕騰根據兒童在游戲中的相互關系,對游戲進行了以下分類。表1兒童游戲的不同種類[5]此外,在幼兒時期,兒童已經開始形成性別角色觀念,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性別化行為會表現(xiàn)的越來越明顯。兒童在戶外活動空間中進行游戲時,性別化行為也很明顯。表2兒童在戶外活動中的性別化行為[6]綜上所述,不同的社會性水平和不同性別的兒童需要的游戲類型都會有所不同,進而需要的活動空間也就不同。首先,為了避免同一種游戲內容使一些孩子感到厭煩或使另一些孩子感到挫敗,空間的劃分是十分必要的。其次,為了使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孩子互相交流友好相處,場地也無需過分細分??梢詣澐殖霾煌膮^(qū)域,彼此之間利用植物或者座椅等進行區(qū)分或者以道路進行連接,這種“障礙”會提示孩子哪些范圍是適合自己玩耍的地方,同時也能通過“障礙”觀察到其它區(qū)域內兒童的活動,從而判斷自己要不要“越界”。最后,休息和獨處的空間也需得到安排。

      設計中應體現(xiàn)對特殊兒童的關懷

      身體有殘缺的兒童。他們通常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自由玩耍,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或者被其他的孩子排斥。因此,對于這些孩子,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愛護,幫助他們得到良好的身心鍛煉,走出陰影。身體殘疾的兒童需要加強鍛煉和活動。無障礙設計顯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為殘疾兒童的行動提供很多方便。此外,雖然每個殘障兒童的情況都不一樣,為他們所做的設計也應該有所側重,比如,對于肢體殘障兒童,地面的坡度、道路寬度、游戲器械等都要嚴格按照要求設置;對于智力殘障兒童,設計的重點是組織順暢的空間秩序,加上豐富的色彩、聲音、質感等都可以刺激他們的神經。[7]但是在幼兒園有限的空間中我們常常做不到如此細致,因此,要找出最為基本的問題,那就是要解決交通障礙,技巧障礙和信息障礙,使他們能夠自由通行,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參加一些游戲。

      豐富多彩的設計要素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的感知覺、注意力、記憶、思維等認知能力在幼兒期會迅速發(fā)展。而這種發(fā)展依賴于幼兒的各種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都充分地敞開,接受各種適宜的刺激。在此階段,教育者一方面要創(chuàng)設一種刺激豐富的生活環(huán)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引導兒童的興趣[8]。

      1植物造景。不同的植物,其顏色、氣味、外形、花朵、果實等都有所不同,隨著季節(jié)的轉換又會產生很多變化。在選擇植物種類時,首先要選擇生命力強和便于管理的物種。其次,要考慮功能要求,比如,夏季遮陰、降塵除噪。然后,要適當選擇具有觀賞性的植物,兒童對于形狀奇特、色彩鮮艷和有獨特質感的植物會顯示出更多的興趣和熱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選擇對兒童無危害的植物,堅決不能使用有刺、有毒和有刺激的物種。在進行植物配植時,要注意常綠植物和色葉植物的搭配,為孩子營造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這也符合兒童活潑的天性;建議常綠和落葉、喬木和灌木的多層次搭配,在豐富空間的同時也能滿足多種功能需求;在幼兒園區(qū)的重要節(jié)點處要進行特別處理,可以利用大體量或者具有獨特樹形的植物進行強調。

      2其它自然元素。兒童天生是與大自然親近的,水、沙、石等自然元素都能給兒童帶來游戲的靈感。建議根據幼兒園學生的數量在戶外空間中設置面積和大小合適的沙坑,可以在沙坑周圍擺放長椅作為邊界。同時在沙坑旁邊應該有可以遮陽的植物或者傘,既可以豐富景觀又具有實用價值。此外,還可以在空地和綠化范圍內增加石塊的擺放,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僅僅是幾塊石頭就可以令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在園區(qū)內設置淺水池,兒童生來是親水的,若與噴泉、雕塑和一些小品結合則更具趣味。各種各樣的自然元素都能為兒童提供豐富的刺激,應該被廣泛地應用到幼兒園的戶外空間中。

      3游樂器械。游戲器械能給孩子們提供大量的鍛煉體力和腦力的機會。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當環(huán)境不斷地對兒童現(xiàn)有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提出挑戰(zhàn)時,它向兒童提出的新要求與兒童已有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會不斷推動著兒童的心理發(fā)展。[9]因此,我們常會發(fā)現(xiàn),像秋千、滑梯等單一的游戲器械很容易令孩子乏味,而能提供更多挑戰(zhàn)性和選擇性的組合型游戲器械,則可以令兒童保持長久的興趣。同時,兒童游戲器械的安全性要受到足夠重視,材料的選擇、尺寸或是安裝過程等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嚴格遵守相關的規(guī)定。

      篇7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2-129-002

      數字檔案館具有館藏資源數字化、信息組織與傳輸網絡化、服務范圍擴大化、信息資源共享化、信息檢索便捷化等諸多特點。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高校建立數學檔案館勢在必行。信息數字化能夠使檔案管理更加現(xiàn)代化、檔案電子及信息查詢更加便捷等。而檔案信息管理系統(tǒng)作為數字檔案館的基石,更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數字檔案館的大多數服務都是建立在檔案信息管理系統(tǒng)之上的。

      所謂系統(tǒng),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寫功能的有機整體。從一般意義上講,系統(tǒng)由輸入、處理、輸出、控制與反饋的四個基本部分組成。在系統(tǒng)理論中,系統(tǒng)分析是指對系統(tǒng)性能的理解。系統(tǒng)最佳化是系統(tǒng)設計成綜合的內容。系統(tǒng)工程即用教學方法進行系統(tǒng)分析或優(yōu)化,把傳統(tǒng)的組織管理工作總結成技術并使之數值化。用系統(tǒng)工程來分析系統(tǒng)問題是比較科學的,利用系統(tǒng)工程這門學科的概念和原則,來進行人事組織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實現(xiàn)人事管理現(xiàn)代化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檔案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對學生端口的服務進行了增加,學生不僅可以方便的查看自己的成績單,還可以打印出自己的成績單,也可以直接查看自己的檔案信息。對于管理員而言,實現(xiàn)了批量導入的功能,方便管理員管理。

      一、河北金融學院學生檔案系統(tǒng)可行性分析

      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檔案管理系統(tǒng)采用的環(huán)境是MySQL,MyEclipse和tomcat6.0,需要的技術是JAVA,JSP,SSH開源框架的開發(fā)。JSP對于在Web應用中集成JavaBean組件提供了完善的支持,SSH開源框架,分為action層,Dao層,pojo層和service層,他們各個層控制和執(zhí)行屬于自己范圍內的功能,彼此之間互相調用。本系統(tǒng)的頁面是JSP頁面,只有在登陸的時候用到了靜態(tài)頁面的特效。同時作為一個開發(fā)人員,需要熟悉JDK和JRE的路徑配置。由此可見,該系統(tǒng)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系統(tǒng)的開發(fā)基于本人對程序開發(fā)以及學生的實踐學習而來,無需資金投入,并且系統(tǒng)開發(fā)過程投入的成本不高,因此經濟上是可行的。

      二、河北金融學院學生檔案系統(tǒng)功能設計

      通過對目標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做出了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總體規(guī)劃,這是全面開發(fā)系統(tǒng)的重要基礎。在對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全面分析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出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總體規(guī)劃。

      1.院系管理模塊

      院系管理模塊包括了院系的瀏覽,可看見院和系的瀏覽。院系的添加,在添加的時候對其進行了一下限制,就是所添加的系必須從屬于已經存在的院,在添加系的時候不可以手動輸入院的名字。院校的添加,就是單純的增加一個新的院。

      2.學生信息管理模塊

      此模塊的信息并非是學生信息的全部,其和學生的信息放在一起才是學生信息的全部。在這個部分實現(xiàn)了圖片和論文的上傳,而且還可以對上傳的論文進行下載。實現(xiàn)的時候,強制了上傳的論文的格式為“.zip”的形式。這個模塊的信息顯示的時候,不是單一從數據庫中一個表調出來,而是分為幾個表一起調出來,其滿足的條件就是所調的表中的studentID和im_student_info表中的fid一致。

      3.課程管理模塊

      這個模塊的信息是針對課程而言,對所開的課程進行了一個大體的瀏覽,為了方便顯示學生的英文成績單,在新添課程的時候,要求輸入該課程的英文名字。同時可以實現(xiàn)對課程的查詢,其中部分查詢是模糊查詢。

      4.成績管理模塊

      此模塊單純的就是為了管理學生的成績。其中管理員模塊實現(xiàn)了密碼的修改,數據的批量導入。而且為了方便,把每頁顯示的信息顯示數設置成一個固定的數值,存放在util下。

      三、河北金融學院學生檔案綜合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1.數據批量導入

      在batch.jsp的頁面對其上傳的頁面進行的編輯,同時調用

      s:form action="uploadExcel.action",當點擊上傳時,BatchAction.java類控制上傳:

      "application/vnd.ms-excel"是控制上傳的數據必須為excel表格。

      InputStream in=new FileInputStream(upfile); String uploadPath=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quest().getRealPath(UPLOADDIR);

      String fileNewName=new Date().getTime()+"_"+this.getUpfileFileName();

      File uploadFile = new File(uploadPath, fileNewName);

      OutputStream 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uploadFile);

      然后執(zhí)行讀文件,讀文件的時候是一條循環(huán)的語句,然而令循環(huán)的語句中的i從1開始,因為excel表格中第一行是屬性。把數據讀進來后先對其進行數據類型的轉化,即實體化,然后把數據封裝成對象。同時注意了在轉化數據類型時,注意double和string的區(qū)別,而時間一般為data。在把數據封裝成對象時,和其在service層對應的類是相關聯(lián)的,注意大小寫的問題。最后保存在數據庫中。

      2.課程查詢服務

      這是一個模糊的查詢,令選擇框為其賦的值為selectvalue。當你沒有選擇查詢的條件時,selectField的值為0,當你對其賦值后。并在value中給予其值。點擊查詢后,就會讓dao層的數據庫進行查詢。if("3".equals(selectField.trim())){

      hql += (" where imc.chiName like '%"+selectValue.trim()+"%'");

      }

      這里的3代表著課程的中文名稱,因為是模糊查詢。所以用like進行查詢。

      最后通過service層的classservice.java中的getAllCount,返回其查詢的值。

      資助信息:保定市科技計劃資助項目(11ZC001)。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一、功能需求分析

      為了幫助想報考本校的學生了解該校的各個專業(yè)招生計劃,以及招生工作的動態(tài)和查詢是否被錄取,同時,也為了幫助即將畢業(yè)的同學方便地查詢就業(yè)信息,讓來本校招聘的企業(yè)更方便地進行招聘工作,包括簡歷的網上投遞,筆試,面試的安排等工作,需要建立專門的招生就業(yè)子系統(tǒng)。在該子系統(tǒng)中,同學和與該校聯(lián)系的企業(yè)都可以登錄進行相關操作。對于學生來講,主要是在線簡歷投遞,以及查詢各個企業(yè)的筆試,面試或培訓等信息。對于企業(yè)用戶來說,所要進行的操作主要是查詢簡歷,企業(yè)簡介、筆試、面試等各類信息。

      二、系統(tǒng)的設計

      招生就業(yè)子系統(tǒng)包括招生管理和就業(yè)管理兩個重要內容。

      招生管理又可細分為生源地管理、招生聯(lián)系人管理、年度招生計劃管理、學生報到管理、學生信息管理和學生信息統(tǒng)計等功能。該模塊主要解決在招生過程中所需的信息管理。

      其中,生源基地管理模塊記錄學生畢業(yè)學校的主要生源基地相關信息;招生聯(lián)系人管理模塊管理本校招生人員并對應聯(lián)系生源基地學校;年度招生計劃管理模塊記錄每年度的招生計劃;學生信息管理模塊是招生管理模塊的主模塊,它記錄所有的在校學生的信息;學生報到管理模塊能夠及時記錄新生的報到情況;學生學籍維護管理模塊主要對學生中途退學、留級、轉專業(yè)等進行處理;學生信息統(tǒng)計模塊主要統(tǒng)計招生相關信息。

      圖1 招生就業(yè)子系統(tǒng)功能結構圖

      就業(yè)管理可劃分為就業(yè)基地管理、單位聯(lián)系人管理、畢業(yè)生信息管理、就業(yè)信息統(tǒng)計、鏈入省廳就業(yè)系統(tǒng)等五個部分。該模塊根據就業(yè)的特點和“就業(yè)系統(tǒng)”的需求,生成當年畢業(yè)生生源信息。

      其中,就業(yè)基地管理模塊主要管理與學校長期合作的用人單位相關信息;單位聯(lián)系人管理模塊主要記錄就業(yè)基地歷任聯(lián)系人的相關信息;畢業(yè)生信息模塊是就業(yè)管理模塊的主模塊,它記錄歷屆畢業(yè)生相關信息;就業(yè)信息統(tǒng)計模塊的主要內容是統(tǒng)計就業(yè)相關信息。

      招生就業(yè)子系統(tǒng)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三、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在一個信息管理系統(tǒng)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數據庫結構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對系統(tǒng)的效率及實現(xiàn)的效果產生影響。合理的數據庫結構設計可以提高數據存儲的效率,保證數據的完整和一致。

      在SQL Server 2000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中建立一個新的數據庫,命名為school。依據系統(tǒng)的需求分析,建立起系統(tǒng)的數據庫表格,即數據庫邏輯結構。下面列舉一些有代表性的數據表。

      機構部門表Departments,定義了學校各級機構部門的基本屬性,如部門名稱、聯(lián)系電話、傳真等。詳細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機構部門表

      專業(yè)表Majors,定義了系下的專業(yè)信息,即專業(yè)ID和專業(yè)名稱,以及所屬的系ID。詳細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專業(yè)表

      班級表Classes,定義了各個專業(yè)的分班信息,即專業(yè)ID和專業(yè)名稱,以及所屬的系ID。學生管理通訊錄表YellowPages,定義了學生管理的工作人員的相關屬性,如人員名稱、所在辦公室、辦公電話、手機號碼等。學生信息表Students,定義了學生實體的基本屬性,如學號、姓名、性別、籍貫、電子郵件、入學年份等。學籍變動情況表Profiles,定義了學生學籍變動的相關屬性,如學生學號、姓名、變動原因、變動日期等。學生成績表Marks,定義了學生成績的相關屬性,如學生學號、姓名、課程ID、平時成績、綜合成績等。學生就業(yè)表Empoyees,定義了學生就業(yè)的基本信息,如就業(yè)學生、單位地址、單位電話、所在省份、就業(yè)性質等。詳細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學生就業(yè)表

      四、小結

      根據招生就業(yè)的需求分析,以及系統(tǒng)用戶角色的不同,把基于WEB的河北機電職業(yè)學院招生就業(yè)管理子系統(tǒng)分為了年度招生計劃管理、畢業(yè)生信息管理等11個功能模塊。同時,對于每一個模塊,設置了不同的功能結構以滿足不同角色的辦公需求。通過分析得出系統(tǒng)的實體,以及各個實體之間的關系,并據此形成數據庫表格。

      參考文獻:

      [1]陳衛(wèi)東.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思考[J].教育信息技術,2007.

      篇9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呼吸內科首次使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0例, 男38例, 女32例。排除診斷明確的嚴重心、肝、腎疾患, 腦梗、腦出血等重大顱腦疾患, 精神疾病史患者及惡性腫瘤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不作為排除條件。將7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 觀察組35例, 年齡平均70.63歲;對照組35例, 年齡平均70.57歲。兩組間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長短、有無合并癥,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方法?;颊哂捎诓∏樾枰褂脽o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由護士準備呼吸機, 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目的, 使用方法, 配合事項, 取得理解后為患者佩戴面罩頭帶, 連接呼吸機管道, 根據患者情況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配合情況。

      觀察組:采用多元化護理結合穴位貼敷療法。

      1. 2. 1 多元化護理包括

      1. 2. 1. 1 “一對一”責任制護理, 與患者建立互知互信的關系, 給予家人式陪伴, 親情式服務, 可有效地減輕患者由于陌生的環(huán)境及治療方法, 所造成的恐懼、焦慮情緒, 增強其安全感。

      1. 2. 1. 2 戴機示范、講解 使患者通過視頻了解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使用的全過程, 包括面罩的佩戴, 頭帶的固定及如何有規(guī)律的放松呼吸以配合治療, 用最直觀的方式使患者了解治療方法。

      1. 2. 1. 3 指導患者手語訓練 使用面罩無法進行語言溝通時使用手語表達需要, 患者就不會有與世隔絕的感覺, 避免了產生恐懼反應的條件刺激。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2~3次/d, 安排上午、下午及睡前, 2~3 h/次。責任護士守護在旁, 隨時根據患者情況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 以減輕壓力變化帶來的不適, 最大限度地避免幽閉恐懼癥狀的促發(fā)因素。

      1. 2. 1. 4 夯實基礎護理 保持面部舒適, 可使用減壓貼貼于面部, 避免面罩壓傷。滿足患者身體舒適度的要求。

      1. 2. 1. 5 為患者效能 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

      1. 2. 2 穴位貼敷療法 選取一定的穴位貼敷某些藥物, 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一種穴藥結合的外治方法, 依據是祖國醫(yī)學的經絡學說, 就其施治部位和治療原理來講, 屬于針灸學的范疇。涌泉穴, 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乃是腎經的首穴。吳茱萸及其變種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 其性熱味苦寒, 有散熱止痛, 安神定志之功。將吳茱萸研成粉與醋調成糊, 敷于雙側足底涌泉穴, 用透明敷料固定, 每日更換一次。此法可以引火下行, 鎮(zhèn)靜安神、緩解焦慮。使用透明敷料可防止藥糊干燥, 還可便于觀察敷藥部位的皮膚情況, 及早發(fā)現(xiàn)過敏等不良反應。

      1. 3 觀察內容 患者在初次接受通氣治療時往往由于對呼吸機作用不了解, 以及由于呼吸機供氣時的正壓作用使患者產生幽閉恐懼癥(緊張恐懼的心理), 使患者不能主動配合產生人機拮抗[1]。采用自制患者幽閉恐懼癥狀評估表及患者病情監(jiān)測表對首次使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患者進行評估, 比較使用多元化護理結合穴位貼敷療法后, 患者幽閉恐懼癥狀發(fā)生率的變化, 配合治療的情況, 及PaCO2下降20%所用的時間。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多數年齡大, 病程長, 其氣道狹窄, 肺順應性降低等器質性和功能上的改變大多不可逆轉, 以致部分患者在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后PaCO2仍無法恢復到正常水平, 鑒于此種情況, 以PaCO2下降20%為病情監(jiān)測指標。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幽閉恐懼癥狀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 配合治療的比例較對照組明顯升高, PaCO2下降20%所用的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即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提高, 二者比較, P

      3 討論

      3. 1 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是呼吸內科用于COPD及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療的主要方法, 可達到一定水平的氣體交換和改善氧合的目的, 且無需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 可避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 減少患者身體和心理造成的痛苦和創(chuàng)傷[2]?;颊咴诮邮軣o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時, 由于需要使用鼻(面)罩, 不能說話, 不能活動, 就像處于一個狹小的密閉空間, 與世隔絕, 是患者產生恐懼反應的條件刺激, 其治療過程中壓力變化帶來的不適更是促發(fā)因素。尤其是首次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 由于幽閉恐懼癥狀的影響可導致機械通氣與自主呼吸不同步, 自主呼吸增強, 耗氧量增加, 機體缺氧加重, 導致患者喘憋, 甚至拒絕治療[3]。多元化護理是多方位地擴大服務領域, 為患者提供全面的, 系統(tǒng)的, 整體的責任制護理活動, 強化健康教育, 提升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表明多元化護理用于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 2 穴位貼敷療法簡單易行, 安全而無副作用, 且治療各科疾病確有良好的效果, 故臨床應用較廣[4]。吳茱萸熱性, 有小毒, 入足少陰腎經和手厥陰心包經, 具有安神定志之功。涌泉穴是人置最低的穴位, 可引氣血下行, 功擅主降, 是升降要穴, 刺激涌泉穴可寧心安神[5]。醋調吳茱萸貼敷涌泉穴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可引火下行, 鎮(zhèn)靜安神, 緩解焦慮。

      4 結論

      雷海潮說過“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使每個護士對患者的照顧是片段式的, 并且偏重治療, 忽視了對患者的整體照顧, 而優(yōu)質護理服務則是為患者提供了全面、全程、無縫隙的整體護理, 提升護理服務質量”。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轉變, 護理模式也從以前的單純醫(yī)學護理操作向多元化護理及中西醫(yī)結合護理轉變。本次研究表明采用多元化護理結合穴位貼敷療法, 可明顯降低首次使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幽閉恐懼癥狀的發(fā)生率, 提高對治療的配合程度及治療效果, 使得患者能夠順利接受并進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也有利于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推進, 故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彩芳, 殷興艷. 呼吸內科ICU呼吸機幽閉癥心理護理體會.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1, 20(1):91.

      [2] 陳秀桃. 心理干預對無創(chuàng)通氣患者的影響.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8, 29(1):97.

      篇10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373X(2008)04―078―03

      1 引 言

      Linux最早是由芬蘭大學生Linus Torvalds于1991年開發(fā)的,其借鑒Unix系統(tǒng)當時近30年的技術積累,并且綜合主流Unix系統(tǒng)的優(yōu)點。他遵照Unix標準設計的個人計算機和工作站上的Unix類操作系統(tǒng)。他具有用戶希望的任何一個成熟的現(xiàn)代Unix系統(tǒng)的一切特點,包括真正的多任務功能、多用戶、虛擬內存、共享庫、高級內存管理等。

      “基于Linux的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課題主要是依托貴州省高校千兆城域網基礎與相對技術優(yōu)勢:一是擴建基于Linux的網絡教育應用示范平臺構建教學資源庫,以支撐課題研究、中小學網絡教育示范應用、師資培訓和技術服務(網站);二是在貴州省中心城市中選擇相對優(yōu)秀的中小學建立2所資源型網絡教學應用試點,在貧困地區(qū)建立12所NC網絡教室終端型應用試點,形成以資源型學校輻射貧困學校的教育支持網絡系統(tǒng)。重點圍繞基于國產Linux/NC的網絡教學平臺集成技術、基于Web、NAS的多層次多網點教學資源區(qū)域性共享和管理、基于IP的網絡多媒體教學直播系統(tǒng)、基于信息安全的網絡教育通用考試系統(tǒng)、現(xiàn)有教學資源(如課件、多媒體交互式網絡教學)在國產NC上應用的適應性等技術專題進行應用研究與開發(fā)。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單元和課件示范通過IP網絡輻射到貧困地區(qū)試點學校,帶動其網絡教學的開展,并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推動作用。

      2 多用戶管理

      多用戶管理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考慮課題實際情況,主要是西部的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用戶運用計算機水平相對較低,在設計中采用越方便、越簡單的操作方式,用戶就越容易使用。在開發(fā)過程中,通過對不同系統(tǒng)使用者授予不同的權限,在權限上采取3級管理模式:管理員、教師和普通的用戶組(學生)。所有的用戶權限分配都由管理員完成,管理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每個用戶分配權限。同時對普通的用戶組學生用戶根據所在年級進行權限的分配,使每個學生用戶在進入系統(tǒng)時根據權限登錄相應的用戶界面。當每年有新的學生入學或正常的學籍進行變化時,管理員應根據情況對學生的用戶權限進行注冊、更新或者刪除。考慮到輸入數據的量數,每年新生的注冊都是利用批量注冊完成的,利用Linux下的文件轉化為標準文本,用戶注冊程序實現(xiàn)多用戶的自動注冊。利用教師通過自身的權限進入教師界面,教師對用戶并不存在管理功能,但能利用相應的課件管理模塊跟學生進行交流、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這樣大大提高系統(tǒng)在管理上的安全性。學生正確登錄系統(tǒng)后,學生能夠根據老師所指定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和自己課后的復習。

      3 課件資源管理與教師互動教學

      在資源分類上將資源分成優(yōu)秀課件和教師自制課件,優(yōu)秀課件是符合教育部基礎教育大綱全部知識點的中小學網絡教學課件素材庫;而教師自制課件是教師在教學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由教師按一定格式和規(guī)范完成的。資源管理分成總站資源管理和基站資源管理。被總站授權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按自己的需要,下載總站優(yōu)秀資源或者所有基站教師上傳被審核通過的資源;而教師也可以將自己制作的課件通過網絡上傳到總站的網絡附加存儲設備(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服務器上,已待總站管理員審核,審核通過的加入優(yōu)秀資源庫中。

      課件資源的上傳和下載可以在NC端、基站和總站3個地方進行,對于有同名課間存在的問題,系統(tǒng)可以根據你自身的要求進行提示,或者說是更改課件名稱后進行存儲。對于總站和NC端的用戶到基站的存儲的過程中,同時將課件傳到基站的數據庫中便于將來的檢索和查找。在課件的上傳過程中,系統(tǒng)會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科,將課件存儲在不同的數據表中。當教師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所教的年級和專業(yè),對課件進行不同的選擇。有了相應的課件資源,就可以便于教師動態(tài)的選擇課件,對學生進行不同課程的教學。對于不同年級不同課程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多種授課模式。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交互平臺和教師進行課堂交流和提問,教師可以將學生所問問題的答案以郵件的模式發(fā)送到學生的信箱中。教師教學和學生上課的流程如圖2,圖3所示。

      4 安全機制

      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系統(tǒng)利用的是神洲天脈網絡計算機(NC-Network Computer),其具體配置為CPU(龍芯Ⅰ 800 MHz),128 M內存,聲卡,顯卡,10 M/100 M自適應網卡),考慮到的NC特點沒有可存儲設備,所以對于病毒的抗干擾能力較高。因此,這里的安全主要是集中在服務器端,利用相應的防火墻和可信任的內網IP控制訪問技術來提高整個系統(tǒng)的安全性。此外,對于重要的數據采用加密算法進行加密,一般數據采用MD5的加密算法進行加密,而用戶瀏覽數據沒有采用任何特殊加密算法加密。

      5 存在的問題